眼下,在众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是一毕业便就业,而是以读书深造、游学、摸索自主创业等形式应对就业难问题,同时也希望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个群体被称为“慢就业一族”。他们为何选择慢就业?对于未来他们有怎样的打算?家长又有什么看法?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呢?记者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走访。
现象“慢就业一族”悄然壮大
大学生小孙在今年6月份毕业离校,如今正在为2017年的“国考”做最后冲刺。“我大四期间参加过‘国考’和‘省考’,无奈以微小的差距落选。”小孙告诉记者,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本市较难找到对口又称心的工作,因此不急着找工作,而是努力复习,为接下来的公务员考试做好准备。小孙说,他的身边不乏有这种打算的人,有的边打零工边备战考研或“公考”。
与小孙情况相似的还有小陈,小陈学的是法学专业,他告诉记者,毕业后一直全力准备司法考试,还未考虑找工作。因为如果不通过司法考试,找工作时会受到有诸多限制,非常被动。
有调查表明,在大学生群体当中,近两年慢就业(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记者走访了解到,这种现象在我市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也不鲜见。他们选择慢就业的原因,有的是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的是有其他的规划和打算,比如创业、考研等;此外,通过读书深造提升自己的工作竞争力,增加就业筹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质疑慢就业为逃避压力
记者了解到,孩子就业是家长们特别关注的问题,面对部分应届生选择了慢就业,家长们看法不一。
对于儿子毕业后并不急着工作,而是在家备考公务员这一情况,市民刘女士表现出较为开明的态度。“现在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毕业之前我们跟他沟通过,了解到他的初步计划,看到他备战公务员考试的决心和行动,做家长的自然要给予支持了。何况家里的经济还算宽裕,就让他试试呗。”刘女士告诉记者,找工作得“广撒网”,家人还得帮忙做好孩子自身优劣势分析,掌握就业的主动权。
不过,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慢就业持质疑态度。市民王先生觉得,如果应届生以慢就业为名逃避求职压力,蹉跎时光,久而久之就会丧失承压和竞争能力,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在慢就业这个问题上,家长不应给孩子压力,但也不能惯着孩子,应当鼓励他们正视就业,尽快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慢就业的成本太高,很多单位只招聘应届生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才,推迟工作会错过很多机会。”市民郑先生表示,他的女儿就是因为错过毕业当年参加公立学校教师招聘的机会,第二年已经没有报名的资格了,因此自己并不认同慢就业。“有机会还是得好好把握住。”郑先生如是说。
建议据现实确定何时就业
针对眼下普遍存在的慢就业现象,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陈磊表示,对慢就业不能简单地评价其对错、好坏,还得分具体情形。比如有些大学生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想提升本身的竞争力,通过短期“充电”等方式来增加就业砝码,或者是先通过社会实践,为今后就业创业做铺垫,这些积极的态度都应予以鼓励和肯定。与之相反,那种以慢就业为借口,逃避社会竞争,只是憧憬好工作不脚踏实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转换,是大学生绕不开的必修课。”陈磊说,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说,提倡学生们先就业、后择业,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规划,则应鼓励他们多积极尝试,从就业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而对于选择慢就业的学生而言,设定期限、有客观的职业规划以及行动力,做好可能发生和面临的多种情况的应对预案,缺一不可。“如果是已经有较为清晰规划的大学生,应脚踏实地付诸行动。而如果是仍在迷茫期的大学生,应积极调整心态,认真思索,结合自身条件、能力以及家庭情况等方面来做出合理的规划。”陈磊提醒,就业市场千变万化,毕业生切忌存盲目依赖、无谓等待的心理,应积极设定职业目标,提升技术本领,并大胆付诸行动,才会有更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