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首次提出要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打造“一湾两岸”城市核心圈。杨立轩摄
汕头新词
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总有一些新词引人关注。它们或是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或是透露着未来将要采取的创新之举。
11月26日至30日,汕头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在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代表十届市委所作工作报告中,“汕头新词”频频出现。
其中,既有首次提出的“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也有令人暖心的“新汕头人”,还有不少其它城市也十分关注的“城市有机更新”。
观察、解读这些“汕头新词”,或可一窥未来汕头发展的方向。
“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概念首次亮相
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次党代会报告中,汕头首次提出要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打造“一湾两岸”城市核心圈。
记者了解到,“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将以“一湾两岸”为核心,以潮阳、潮南和澄海、南澳为两翼,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引领区域发展的大湾区城市。
在打造“一湾两岸”城市核心圈中,将提升汕头湾北岸城区建设水平,精心雕琢湾区城市建筑,彰显山水相映的滨海景观和潮汕特色的文化内涵,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区、高端品质生活区,并将加快汕头湾南岸城区开发,打造现代化临港新城。
此外,汕头还将推动澄海、潮阳、潮南组团式紧凑型发展,着力提升城区城市功能,培育30到50万人口集聚的城市副中心,并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时,加快覆盖各区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打造中心城区快捷内环和快速外环“两环多射”的路网系统,完成揭惠、汕湛、潮汕环线等高速公路建设,对接省建设闽粤大通道的战略,规划建设沿大汕头湾东西新通道。
“大汕头湾区”概念并不是第一次提出。广东省于2012年发布的《广东海洋经济地图》首次提出“六大湾区一半岛”的概念,其中就提到了“大汕头湾区”的构想。不过,从“城市格局”的定位和角度来提出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却是第一次。
这一新概念,引起了汕头市参会党代表的热议。党代表吴腾生认为,湾区发展是汕头这个城市未来最有文章可以做的亮点。另一位党代表刘文华认为,大汕头湾区格局是对汕头发展空间的开拓,是汕头未来项目落地的载体。“此次提出的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就是把立体空间腾开,汕头可以放开身手引进项目。”
两次出现“新汕头人”
在汕头市近期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城市管理行动中,在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创文”的同时,汕头市江西商会等9家异地商会也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在汕外省籍人士积极参与汕头创文活动。“新汕头人”对汕头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新汕头人”这个概念,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在不久前召开的汕头市城市工作会议上,陈良贤指出,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着力推动城市共建共享,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的积极作用和广大市民的主人翁作用,在基层组织中广泛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形成“新老汕头人”都是一家人的局面。
而在这次汕头市党代会报告中,就有两次提到了“新汕头人”的概念。
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这部分内容中,报告提出,要遵循底线均等、重点优先、多元供给的原则,将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投入,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参与,加快实现就业、教育、卫生、社保等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农村群众和“新汕头人”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
报告还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引导社会组织和“新汕头人”参与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这是在“建设法治社会”这部分内容中体现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市汕头党代表名单中,还有4名外来务工人员代表。他们都是“新汕头人”。
引入“城市有机更新”理念
“城市有机更新”是一种城市规划理论,是对城市中已不适应一体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改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等客观存在实体的改造,以及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
提出这个概念的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解释:城市是有生命的机体,需要新陈代谢。这种代谢就像细胞更新一样,是一种“有机更新”,而不是“大拆大建”。
在这次汕头市党代会报告中,就提到了“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在“提升城乡生活品质”这部分内容中,报告提出,汕头要推进“多规合一”,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地标建筑、功能完善的都市商圈,提升城市建筑品位。要注重在保护传承历史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做好小公园等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物建筑的保育活化工作。
汕头市党代表谢海洲也关注到了这一概念。他认为,对汕头来说,城市“有机更新”不仅有助于加快城市转型,也有利于保护生态文化。城市是有生命的,生命的基因就是城市文化。在旧城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的基础上,接下来要挖掘旧城的文化、传统资源,引入旅游观光、文化创意等商业业态,在保护城市肌理和激活老城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区域经济和民生福祉,打造宜商宜居环境,使旧街坊保持新的、活的生态,恢复往日的繁荣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