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2012年,在《广东海洋经济地图》上,“大汕头湾区”概念首次“亮相”。
在这个地图中提到的“六湾一区”,可以发现,唯一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就是“大汕头湾区”。
借鉴这一概念,在刚刚闭幕的汕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汕头首次提出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
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省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体系中,汕头港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15个沿海重点港口之一,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港口来定位。
在这一背景下,汕头市党代会提出“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正是进一步对接省委省政府对汕头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回应省委省政府对汕头发挥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推动汕、潮、揭城市群建设要求。
那么,汕头应如何建设“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南方日报汕头观察记者进行了采访。
建设湾区经济关键在于核心城市
湾区经济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什么是湾区经济?
广东省政府参事陈鸿宇告诉记者,湾区经济需要湾区地形弧度达到一定的程度。这是对于海洋经济高层的谋划,属于综合概念。“地理学上的海湾地带是一种多层经济,是当地文化、交通、社会治理等的叠加。”
陈鸿宇向记者介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是旧金山湾区,那里有高度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外部有航空,同时配备强大的港口基础设施和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网络,通过组团网格式构筑。“旧金山湾区自身产业种类齐全,同时有硅谷大学作为支撑,正是体现了世界经济向海而生、往海边发展的趋势。”
不仅是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也是一个很发达的湾区经济。
“湾区经济一般不只是局限在一个城市,而是有城市集群和若干不同等级的中小型城镇体系构筑起来的,人口规模一般来说最少2000万人才能支撑起这个经济发展。”陈鸿宇说,“发达的经济体都是需要滨海要素聚集发挥的,目前省内正在大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珠江口在内的广州、香港、澳门等都需要加快发展,才能支撑湾区的建设。”
陈鸿宇告诉记者,从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进程来看,湾区经济要建设好,关键要做好核心城市建设,形成聚集洼地。“有海湾的地方不一定能形成湾区经济。例如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形成的长江三角洲湾区,如果上海没有建设好,那湾区经济也发展不起来。”
构筑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符合汕头实际
借鉴当年“大汕头湾区”的概念,汕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其意义及定位更多在于“城市格局”的打造。
汕头是全国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原来的城市建设主要依托在汕头湾的北岸。随着“一湾两岸”南拓的势头发展迅猛,当前已形成南北发展相对均衡的局面。
此次汕头市党代会报告中提到,“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将以“一湾两岸”为核心,以潮阳、潮南和澄海、南澳为两翼,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引领区域发展的大湾区城市。
在打造“一湾两岸”城市核心圈中,将提升汕头湾北岸城区建设水平,精心雕琢湾区城市建筑,彰显山水相映的滨海景观和潮汕特色的文化内涵,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区、高端品质生活区,并将加快汕头湾南岸城区开发,打造现代化临港新城。
此外,汕头还将推动澄海、潮阳、潮南组团式紧凑型发展,着力提升城区城市功能,培育30到50万人口集聚的城市副中心,并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时,加快覆盖各区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打造中心城区快捷内环和快速外环“两环多射”的路网系统,完成揭惠、汕湛、潮汕环线等高速公路建设,对接省建设闽粤大通道的战略,规划建设沿大汕头湾东西新通道。
专家认为,在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中,“一湾两岸”城市核心圈、城市副中心、新型城镇化和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这四个关键的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并形成递进关系。
汕头市商务局局长刘文华认为,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是对汕头发展空间的开拓,是汕头未来项目落地的载体。“在以前,汕头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足够的空间支持大项目发展。此次提出的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就是把立体空间腾开,让汕头可以放开身手引进项目。”刘文华认为,对于每一个组团的发展定位,例如澄海、潮阳、潮南组团式紧凑型发展,加快城市副中心发展也有利于有针对性的项目引进,打破以往综合型产业发展格局。
在陈鸿宇看来,此次汕头市党代会提出“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的定位,关键就在于发挥好汕头的核心带动作用和粤东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是符合汕头实际的。
“汕头需要做一个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规划,同时城镇化体系必须广泛覆盖,有核心有腹地的发展,就如这次提出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的打造,对交通也要有合理布局。”陈鸿宇说。
布局建设立体交通网络支撑湾区发展
那么,对于汕头应该如何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专家们又怎么看?
汕头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沈陆澄告诉记者,以往的发展主要在北岸,随着南拓的进行,要注重南北均衡发展。也就是说,由汕头海“一湾两岸”向西延伸到牛田洋海和榕江两岸,向东向南拓展到目前正重点开发的东海岸-保税广澳港的湾口地区,并将进一步向东海、南澳和潮州,对接福建闽南沿海,向西南辐射到潮阳、潮南和揭阳、汕尾,对接珠三角的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
“加快城市高、快速路网的建设,并秉承建轨道就是建城市的理念,启动城市轨道1号线(汕头大学-汕头火车站)、3号线(汕头火车站-东海岸新城)的建设,由现状的建成区向东西扩延,形成从牛田洋—老城区—珠港新城—东海岸—南澳约80公里的滨海城市发展带。”沈陆澄说,随着“一湾两岸”南拓的势头更加迅猛,除了现有的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外,汕头已开启海湾隧道和潮汕环线跨榕江大桥的建设,启动牛田洋快速通道的前期工作,并将规划预留从东海岸汕头角跨汕头湾口至南岸临港经济区的海湾第6通道。
“汕头应在把‘一湾两岸’打造得更加有质量的基础上,向南发展深水港、向东依托东海岸新城,错位部署,形成一个‘城因海生,海在城中’的格局。同时,建设好华侨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和临港经济区三大平台。”陈鸿宇告诉记者。
声音
湾区经济是海洋经济非常重要的载体。“大汕头湾区”一开始的设定是基于粤东三市的整合,实现资源协调发展。其中湾区城市群的形成都是发展比较快速的都市,对粤东地区的带动作用大。对于汕头来说,要加快汕头港建设,改善条件,真正起到深水港带动粤东地区的货物商品贸易的发展作用。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