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香港潮州人 从商业巨擘到政治新秀

    来源:超讯SuperMed    作者:王亚娟    2017-01-12     浏览:

  • 字体:

潮州人以善于营商闻名,不少人成为香港商界巨擘。九七回归后,潮州人专注经商之余,逐渐发展成为香港参政议政的重要力量,目前有17位全国政协委员、4位人大代表、3位全国政协常委、5位立法会议员是潮州人。香港潮州人的后人热衷参政,因为有了父辈打下的经济基础,他们想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希望香港的繁荣稳定遭别有用心的势力破坏。

讲潮州话、喝功夫茶、吃潮州菜、看潮剧——即使远渡重洋、移居他乡多年,许多潮州人依然保留着这样的生活方式,在香港的潮州人亦是如此。

香港民间历来有「潮州帮」的俗称,这是一支庞大而有影响力的队伍。据统计,香港潮籍人士约占香港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从抱团取暖到强强联合,他们在香港各界打下片片江山、翘楚辈出,也让「潮州帮」这个名号名副其实且愈发响亮。

代表特区政府最高级别荣誉的大紫荆勛章,自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至今共诞生67位得主,其中6位是潮州人:庄世平、吴康民、饶宗颐、李嘉诚、李业广、黄仁龙。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横跨政商学界,是香港潮州人的旗帜。

从港英时代到回归后,历史变迁与社会转型的车轮滚滚。过去,潮州人以善营商闻名。九七回归以后的香港潮州人,依然是香港商界巨擘,却也已经成为香港参政议政的重要力量。

他们不再仅仅专注经商,开始积极地在参政议政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支持政府施政,也寻找自己的「代言人」,而且热心公共服务、慈善事业。17位全国政协委员、4位人大代表、3位全国政协常委、5位立法会议员……香港的潮州人在政治领域开始有了不容忽视的亮眼表现。

参政议政支持港府依法施政

或许2006年香港潮州商会章程中「不参与政治或参加政治活动」规定的撤销,可以看作在香港的潮州人作为一个整体更多参与到政治中的一个里程碑式标志。

时任商会常务会董张俊勇说,「潮州人传统上是在商言商,不太碰政治层面,但现时形势不同,都要参与政治了……商会要做的就是使商人的声音如何发出来,要有商界的代表在立法会里面,令到商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潮州人继承中国古代中原文化的传统

一位知情者回忆说,香港回归后,「港人治港」的理念让潮州人逐渐拥有争取自己权益的心态,香港潮州商会也一致响应政府号召鼓励乡亲参加区议会、立法会等各级选举,而在潮州家乡也有很多代表进入人大、政协。因此,董事会内长期以来就存在一个声音,认为现有章程中「不参与政治或参加政治活动」的规定与现实状况有所冲突,需要更新。但最初这件事不是当务之急,且修改章程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因此经过了两三届董事会,才于2006年得以修改。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第一位系统研究潮州商会的学者吴巧瑜分析认为,此举表明,当代香港潮州商会改变潮商以往在商言商的习惯,一方面,在支持落实「一国两制」以及香港社会政治改革的关键时刻,用于表明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积极发动和团结爱国爱港力量,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另一方面,协助政府咨询民意,鼓励潮商和潮籍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充分发挥了潮人及其社会团体的影响力。

此后多次商会举办的庆典活动中,都由商会会长公开表明「壮大爱国爱港力量,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的政治态度及政治取向。

2012年,香港潮州商会推出「团结建港」座谈会,特首梁振英出席首场座谈会并担任主讲人;2014年,时任会长周振基在第二年度周年大会上郑重提出加入「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的建议,迅即获得到同仁的支持和赞同。

潮州人会做生意、爱抱团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潮州人士已初现政治热情。吴康民自1975年起任第四、五、六、八、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前后时间跨度达33年;南洋商业银行创办人庄世平曾经两次担任全国政协常委,连任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泰国盘谷银行创办人陈弼臣之子、亚洲金融集团董事长陈有庆,也曾出任第七、八、九、十届人大代表;早年随父经商的「金牌庄家」詹培忠,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政治生涯,代表金融界及金融服务界成为立法会局议员。

现任香港潮州商会总干事林枫林,服务社团组织二十五年。他曾在去年一场新春联谊会上发言谈到,这些年,在外的潮州乡亲在政治方面有更多的参与,不再是单纯地局限在慈善公益,出钱出力。「在香港,政府官员中,出镜率最高的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另一位是行政会成员陈智思先生,他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两人都是很热心我们潮团的事务。以前曾出任潮州商会的会董,青委会的负责人,他们从政以后,政誉甚好,民望甚高。」此外,2012年出任香港发展局局长的陈茂波也是潮州人。

值得注意的是,林枫林在这场演讲中说,早在多年前,李嘉诚先生参加潮青及潮团大会就多次提到,我们的乡亲尤其是年轻人要在政治上多加参与。李嘉诚曾称,「如可从头来过,可能会考虑参政。」

李嘉诚:从头来过可能考虑参政

资料显示,商会会鼓励潮籍乡亲选举参政,在选举结束后会恭喜胜选人士,并请他们到商会做一些交流。2016年立法会选举刚结束,商会就邀请了葛珮帆、陈健波等五位潮籍议员到董事会,对他们表示恭贺、支持,也传达一些商会的诉求。

香港资深传媒人、爱佑(香港)慈善基金会总干事郭一鸣认为,潮州人参政议政的风气主要来源于香港潮州人的后人。早年来香港打拼的潮州人因为种种条件受限制,把主要精力放到经商谋生存方面。但他们的二代、三代就不一样了,他们也有了更多的东西,也会讲普通话、英文,跟世界沟通毫无障碍。他们有父辈给他们打下的经济基础,但他们想要更有作为,要维护自己的利益。

他分析认为,这些潮汕二代、三代和其他社群相比较而言有两方面优势,一个是较好的经济实力作支撑,还有一个则是,父辈传承下来的灵活、聪明、肯吃苦等等在生意场上成功的因素,放到政治中来同样也是优势。

早在1992年成立的青年事务委员会,让更多的潮州青年加入商会,不断改革创新适应形式需要,为商会的长盛不衰提供了新鲜血液于动力。根据吴巧瑜的研究,从人员构成尤其是领导层身份来看,青委会成员大多是商会前会长或会董们的后代或亲属:包括李嘉诚的表弟庄学山担任青委会首届主任,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陈伟南的儿子陈幼南是第三届主任等等。

潮商会长胡剑江

香港潮州商会现任会长胡剑江也是一位「潮二代」。他是香港「胡良利珠宝有限公司」的第五代传人,同时还任安徽省政协委员,其父当年亦是潮商会董成员。

谈到潮州人参政议政热情增加的原因,胡剑江表示:「这么多年来我在北京及内地其他城市接受国情教育,有一种实事求是、爱国爱港的情怀。回归以后,别有用心的势力在乱港,潮州人关注的营商环境会遭到破坏。我们都在这个环境下,我看不到我们可以置身度外的理由。港人治港,我们潮州人必然要参与。香港是商业社会,营商环境遭到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一国两制的好未来遭到破坏,我们没有理由不挺身而出。」

如此热衷社会服务,身上担有一份责任感,胡剑江解释道:「父亲当年是潮商会董,我从小就跟父亲经常到商会,看到前辈投入很大,每次开会都在,不问回报,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出时间的出时间,出关系的出关系,对我的影响很深。无私奉献的精神很感人。以前的经济环境没有那麽好,大家都那么积极公益,今天更责无旁贷。」

重视教育尊祟国学大师饶宗颐

潮州人群体普遍有一种「尊饶现象」——无论身在潮汕或人在港澳海外的潮人,均以国学大师饶宗颐为荣。数年前潮州市筹建饶公学术馆,一呼百应筹到逾千万民间捐款。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的落成和举办各项活动,亦与香港潮属社团的鼎力相助分不开。

郭一鸣说,像饶公这种学术成就的人,以后恐怕很难再有了。他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都达到了一个最高级别的水平,而且学贯中西,文史哲艺打通,实属难得。「当代有很多大的艺术家、学问家是潮州人。饶宗颐是最杰出的代表,但是再下一级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各行各业的学问家里面,大批量的都是潮州人。」他补充道。

他认为,这或许要归因于潮州人历来无做官的传统,因此要麽经商,要麽做学问。「潮州人做学问,有灵气的人很多。」这还表现在,潮州人历来重视教育:只要有条件,父母勒紧裤腰带,也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国学大师饶宗颐

郭一鸣说:「我所接触到的在香港的潮州人,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大多受到良好教育,有的成为专业人士,有的继承父业。他们的意识和老豆不太一样,会更多考虑个人价值的实现,因为温饱问题不再成为主要考虑因素。很多潮州人过去在港英年代虽然有钱,但没有社会地位,英文都不懂,而他们后代的诉求就不再仅仅是赚钱做生意了。」

2016年9月胡剑江同时就任国际潮青联合会执行会长职务。作为双料会长,他对《超讯》表示,未来商会有三个大方向:国际化、年青化、专业化。「我们吸纳了年轻的才俊,把不同领域的潮州专业人士结合起来,从香港投放到国际。我们与多伦多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接下来要与以色列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我们的商会就不再是区域性的,而是走出亚太区,扩大到欧美,走向国际化。一旦合作成功,我们潮商的高科技等先进技术可以和欧美对接,有协同效应。这几个月已经一步步在落实了。」

商会资料显示,在十多年来新会员的统计中,中青年人占了90%,而专业人士及企业家或高层管理人员也占了95%。

「高学历的年轻潮籍人士,因其教育背景的国际化、学科的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能够更好地传承家族事业,使生意向国际化方向拓展。」吴巧瑜对《超讯》指出。

2013年,由全球一千多位潮籍博士发起的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正式成立。今年12月,第四届国际潮籍博士论坛在新加坡举办。这是秘书处设在香港的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首次在中国境外举办国际潮人博士论坛,前三届都是在中国国内举行。北京大学郑衍松博士认为,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将大大改善潮人的科技和学术形象,为潮汕地区的高新科技産业发展起到反哺促进作用。

商会在成立80周年之际的2001年,就捐款在香港八间大学设立「香港潮州商会奖学金」,后来范围扩大到十几间大学,并在香港科技大学斥资五百万,设立博士奖学金,为科大潮籍博士生提供全额奖学金。

除了资金支持,来港就读的潮汕学子也受到了潮属社团在不同层面的关心。香港潮汕同学会于2008年成立,由陈伟南永远荣誉会长及多位首长促成,至今已凝聚了近千名在港潮汕学子,不少人学成后服务于香港社会。

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学生陈烁2015年8月来到香港,从那时起她就常常受邀参加各类潮属社团举办的茶叙、晚会,与同乡的前辈、长者请教在港学习、生活的经验,也收获了一些实习、就业的机会。

她说:「我感觉自己在异乡得到了很多关心,而这种关心似乎是来自其它地域的同学不曾享有的。潮州人很团结,我们从小就受到教育,如果长大成才了有能力了,要回报社会。」如今陈烁已经留在香港工作,她最近一次参加潮属社团举办的晚宴,是在12月9日。「真的三天两头都有活动,」她笑言。

建立同乡社团加强族群认同

在旅居地设立会馆,是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潮州人站稳脚跟之后的头等大事。日本学者山田贤在《移民的秩序》一书中指出,同乡建立会馆的形式可以加强移民的地域认同感和族群认同。

吴巧瑜表示,早期会馆作为一种商人自发的民间社会组织,主要是以乡土或者说以血缘、地缘为纽带,以共同认可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为基础的,以敦睦乡谊、互通信息、娱乐互助及彼此的互律为活动方式,力图建立一种稳定和谐,能以不变应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之万变的社会秩序。

1921年,「旅港潮州八邑商会」因此得以建立,到1945年战后更名为「香港潮州商会」;1981年11月,首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由香港潮州会馆主办,正式搭建了潮人国际性大平台。1999年5月底,第一届国际潮青联谊年会隆重举行;2001年10月,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宣告成立;2013年8月,在香港潮州商会永远荣誉会长陈幼南的推动下,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在香港正式注册……潮州人拚搏在海外时所建立的各种同乡社团组织,使他们的家庭观与乡土情愈发凸显。

一排排古朴的书架上,一册册散发着历史气息的书卷,恢宏的装饰中沉淀着几分大气——如今,坐落在上环的香港潮州商会承载着近百年历史,携带着传统文化的气息,逐渐发展成为联结香港一百多万潮籍人士的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社团,更是世界范围内颇具代表性的集政经文化工商各界精英而成的地缘性商会组织之一,在香港扮演着与政府和企业同等重要的社会治理者角色。

香港前港督卫奕信曾说:「香港潮州商会的成就,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香港发展过程的写照。」而特首梁振英也在出席商会第五十届会董就职典礼时表示,香港潮州商会英杰荟萃,在不同行业和领域表现卓著,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他感谢各位多年来对香港社会的贡献。

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潮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第57个少数民族,因为它很好保留了独特的地区文化,譬如潮剧、潮乐、潮州菜等。潮汕文化民俗相较北方主流,显得特立而另类。

其实,今日潮州人所奉行的传统,除部分保留了地域特质外,更多的是继承中国古代中原文化的传统。比如,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传统家庭观念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这种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潮汕地区的家庭观念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普遍家教森严。

另外,中国传统社会也非常重视宗族关系,认为应把家庭、宗族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视个人荣辱与宗族的荣辱息息相关,所以出现了「光宗耀祖」、「有辱家声」等说法。正因为此,潮商普遍会有「若有出头日,定反馈乡里」的情结。

郭一鸣告诉《超讯》,在中国人的社群里,潮州人的一个特点就在于他们会做生意、爱抱团,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甚至有人认为他们就是「小圈子」,一听「自己人」就讲潮州话亲得不的了,这个确实是由地理、文化等历史因素所决定的。

潮州人也是出了名的团结,这一点在2015年李嘉诚大陆撤资传闻甚嚣尘上之际出现的「潮州人挺李」一事中可见一斑。这位祖籍潮州的生意人,1952年白手起家,创办长江塑料厂,此后商业帝国的建设一发不可收拾,人送绰号「李超人」。1999年,李嘉诚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是衆多在香港打拚天下的潮州人中的佼佼者。

去年9月12日,新华社所属「了望智库」微信公共号转发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直指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此文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获得大量关注,一时间引爆舆论。

9月29日,李嘉诚在香港长江实业集团的官网不点名回应上述批评:「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10天后,香港潮州商会在香港《文汇报》刊文,由时任会长张成雄和六位副会长署名,力挺李嘉诚。「我们作为李嘉诚先生的同乡,数十年来,耳闻目睹李先生为人做事的作风,我们对李先生的爱国爱港爱乡情操充满信心。」同一时期,陈幼南,林建岳为首的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也迅速撰文支持李嘉诚先生。

潮州文化传统如同千年老树盘根错节地深深扎根在他们心中。共通的文化内核与深刻的族群认同,将他们紧密连接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一句「大家都是自己人」,成为这种凝聚力的最好印证。

早期潮州商帮崛起的背后

与晋商、徽商依靠地理优势先于本土崛起后向外扩张不同,潮商大多漂洋过海、背井离乡,随中国迈开近现代步伐而逐渐发迹于海外。这与地域条件相关,也与潮商文化相关。以海洋文化为基础的潮商文化,信奉拚搏冒险精神,崇尚抓住机遇的能力。

广义的潮州,在地域上包括潮汕平原上的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市。远离中原,地少人多,加上时常侵袭的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限制了潮州地区的发展。

上世紀30年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潮州人第二次大规模出海,大批涌入香港并形成了泰国以外的第二个海外潮商聚集地。靠着亲戚、朋友的介绍,勤奋、能吃苦的潮州人占据着当时香港许多出卖体力的工作岗位,并且互相帮衬、互通有无。

这一时期,香港的国际贸易自由港地位吸引了大批潮商纷纷前来开办实业,造就了华人首富李嘉诚为代表的一衆现代潮商,跃入国际经济主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体制优势,香港成为连接内地与海外的中转站,也成为现代潮州商帮的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的潮州人移民潮之后,在香港的潮州人开始有增无减。百年变迁中,这里发展成为海外潮商最集中的聚居地之一。回归前,香港贸易发展局前总裁施祖祥曾经公开说过,香港潮籍人士主理的上市公司资产,大概占全港上市公司总资产的三分之一。

精明、勤奋、坚韧,经商极富天赋,四处漂泊谋生,潮州人被指是「东方犹太人」,因为两者俱有诸多相似之处。胡剑江打趣说道:「犹太人其实是西方的潮州人。」他告诉《超讯》:「我是做钻石生意的,我跟犹太人做生意做了很多年。现在香港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没有给予应有的高地位,反观犹太人,对自己的文化很尊重,摩西五经一定要背诵如流,这是尊重,每个星期天要去犹太教堂,把这些要朗诵下来。对家庭的传统,每年的节日都要参与,这都是传统文化。他们的力量就是建立在他们的传统中,潮州人要把我们无私奉献、实事求是的好传统继承下来。我住在以色列有一段时间,深入到以色列居住的群体中,跟他们一起居住。我了解他们对自己传统的尊重和重视。潮州人同样团结,对潮州文化的重视是有历史的。」

郭一鸣则认为,过去犹太人经商致富,但被人瞧不起,慢慢地开始有意识去维护自身利益。以在美国的犹太人为例,他们现在既有钱,也有权。现在的潮州人也一样,希望有更多的作为。

资深传媒人、香港商报副社长吴秋文曾撰文:「潮汕人敢打拚会经营,有『东方犹太人』之誉,对这美称,我们潮汕人都很受落,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犹太人与潮汕人人数相当,财富也许不相伯仲,但实际差距甚远。犹太人占世界人口0.3%,却摘取了22.35%的诺贝尔桂冠,而我们潮汕人呢?」

潮州人向来谦逊。今年九月,中国顶尖科学家和科技领袖发起的民间奖项——未来科学大奖。首届大奖得奖两人,其中一位就是在香港的潮州人卢煜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协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今年年中,媒体预测,卢是离诺贝尔化学奖最近的科学家之一。

经历过奋斗与漂泊的潮州人,体现出愈发坚定地热爱家乡、奉献社会的信仰。

在如今越来越不以地缘为身份建构核心元素的全球化世界,香港的潮州人,从「旅居香港」到「身为香港人」,既不忘自己的「潮汕根」,也不失作为「香港人」对脚下土地的热爱,他们正在从商界巨擘发展转变为政界新秀,谱写一曲「潮汕传奇」。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