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点钱了,虽然证监会说中国人的财富积累还不够。于是,年年都有新亮点,有些成为了大众食谱,比如成都小吃、黄焖鸡米饭、重庆鸡公煲、重庆小面、沙县小吃,当然,也有曾经火遍大街小巷的掉渣烧饼昙花一现。
最近两年,潮汕牛肉火锅突然火爆了起来,全国各地都可见到,在上海、杭州、北京这样的城市,潮汕牛肉火锅店已过千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一种食物或者吃法能够迅速被大家接受,但能否持续却要靠很多机缘。
本人前后去过汕头有十几次,差不多每次到了汕头都要去吃牛肉火锅,在那些当地的老店里,装修不是很豪华,食材也不是很昂贵,牛肉火锅却是地道的好吃。
潮汕牛肉火锅,只是用牛肉、牛肉丸以及很简单的青菜,没有北方菜系混合浓重的作料和酱料的加工过程,就是一锅高汤加上纯天然的优质食材,绝对的好吃。
从消费水平看,潮汕牛肉火锅人均消费水平在50-100元左右,属中高档火锅。要想在地道的牛肉火锅店来吃一顿爽的,两三个人也需要三四百元,这样的消费虽然不奢侈,但要想成为普通老百姓经常可以光顾的“食堂”却是很难。
之所以潮汕牛肉火锅比一般的火锅的消费要高,主要是其本来就是南方菜的精制,还有就是牛肉的要求太高,只能用每头牛身上非常少的那一部分精品,而且,还要现场手切。
据说,一头牛身上只有35%~40%的肉可以用作火锅产品供应,剩余的60%~65%则成了产品损耗。如果店里日售300斤火锅肉的话,每天就需要消耗一头约千斤重的牛。在潮汕,好的牛肉火锅吃了,剩下的变成了各种牛肉丸出售,还可以物尽其用;在北方,大量剩余牛肉的处理是个难事,一旦使用了不适合的牛肉位置,味道就会出问题。
人工切肉本来就是费用比较高的,特别是在一线大城市,更不要说还要现场手切。切牛肉的刀工是非常讲究的,一定要手切。手切的要点也有很多,厚薄要适中,有的师傅的风格是切薄,这样的肉吃起来轻、嫩,有的师傅的风格是切厚,吃起来很有满足感,用潮州话讲叫做“饱喉”。师傅难找,工资太高。火锅店的竞争力本来是人工投入少,可潮汕牛肉火锅不适合。
潮汕美食有其特点,菜味尚清鲜,在口味上强调原汁原昧,突出“清”和“鲜”两大特色,属于潮汕文化的一部分。这样的菜品在全国推广有好处,就是每个地方人的都可以吃,不酸不辣,非常的“养胃”,但也正因为其口味太淡,各地方的人尝一尝可以,要成为长期食用的却几乎没有可能。
我们看到,这些年能够火遍大江南北并成功生存下来的,却是那些口味偏重、辛辣味冲的美食。因为,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年轻人追求刺激,不是口味重的食物就会缺乏食欲,从全世界看都是一个趋势。潮汕牛肉丸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食物的传播还要有一个基础,就是人口的流动。川菜之所以遍布大江南北,与四川人走到全国密不可分,任何的地方美食首先是要有当地人的乡愁支撑。潮汕人口历史下南洋的比较多,也对东南亚和西方国家里的中餐有很大的影响,但在国内却影响不大,如今这一格局也没有变化。
火锅这种吃法本来就不是大城市的一种快餐文化,本来就发源于巴蜀那种闲散慢悠悠的生活方式。在一线大城市的上班族也往往是在休闲聚餐这样的环境才去享受一把,不会当成日常吃法,所以一直以来都是生存没问题,但却谈不上遍地都是。所以,这些年,重庆老火锅、小肥羊、澳门豆捞、台湾小火锅等等都不错,可却始终无法变成随地可见,一个城市有几家可以,太多了就没有市场了。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潮汕牛肉丸火锅的特点,让其很难在大城市变成普及型的大众餐饮。美食不一定会就能成大众餐饮,还要看很多因素,麻辣鲜香的川菜还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街小巷最多的食物,重口味依然会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