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唱,从前叫“帮声”,也称“帮腔”,是唱腔音乐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它让一些童伶(现在改为女演员,个别用男演员)站在鼓师旁边帮衬舞台上的歌唱,是很独特的艺术手段。有帮唱的剧种全国没几个。它是高腔系统的音乐特点之一。川剧、湘剧、赣剧、潮剧、安徽青阳腔、福建莆仙戏等均有帮唱传统。潮剧和上述剧种的帮唱区别较大,主要是形式更多样。
从前的帮唱较单调,只帮声尾及帮衬高音区与中间拖腔句。这是为适应广场演出而采取的办法。请看下面两段曲:
《桃花过渡》灯笼歌:
正月点灯笼,上炉烧香下炉馨,
君今烧香娘插烛,保贺阿伯大轻松。
(帮)呓了呓,大轻松。
《芦林会》
想那日婆婆抱病,思饮临江水。
我为慰亲心,不辞跋涉艰难。
谁料到骤雨狂风相摧打,人与桶儿(帮)滚下江。
这些年,随着剧种音乐的改革,帮唱形式已大为丰富,既有幕前幕后歌,又有重句帮唱、衬句帮唱、有音无义帮唱、对偶曲帮唱等。近年学习歌剧的伴唱,形式更趋多样化,也不再同腔同调,分声部的轮唱合唱都用上了。
下面再看《井边会》的衬句重句帮唱:
咬破指头血斑斑,十指连心痛难言。
罗裙当纸指当笔,血书一幅诉苦冤。
(帮)哎郎啊,哎夫啊,血书一幅诉苦冤。
《辞郎洲》后台齐唱:
波光闪闪舞沙鸥,送郎长征为国仇。
欢情暂为忠义别,海洲今作辞郎洲。
这首海洲滩前的咏叹调,为这场送郎戏添上无穷的韵味。
我们再看现代潮剧《蝶恋花》第四场一段曲:
杨:风飒飒雨潇潇(帮)青山滴翠。
(合)风飒飒雨潇潇青山挂泪。
杨:迎春晓抗秋霜风雨难摧。
(合)迎春晓抗秋霜风雨同悲。
哎—霞姑—霞姑!
这样的伴唱,极好地渲染了舞台上凝重而悲壮的气氛。
还有《江姐上山》的后台伴唱,形式更为多样:
(合)奔腾起伏大巴山(男)大巴山(合)林深好把天兵藏(女)天兵藏,(合)嘉陵江水滔滔浪(男)浪滔滔,(女)正是游击健儿(合)饮马泉。
《万山红》的“一道喜讯北京来”,也是很好的帮声唱例,有极强艺术感染力,在增强唱腔音乐的表现力,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及思想感情方面,有特殊的舞台效果。
帮唱的传统其实很古老。明代几个潮州戏文,都有注明“合”、“内唱”的地方,就是帮唱。早期的南戏古本《张协状元》、《小孙屠》均可见到帮唱。南戏的帮唱,来自古代民歌的“一唱众和”。潮剧、川剧都从南戏那里继承了帮唱传统而各自发挥。童伶时代,童伶一下场,便去帮声,由于疲劳,常有气无力。新中国成立后,各剧团成立帮声组,有帮声组长。在剧目中,不用上戏的,便当帮声组员,平时跟着练唱,这样便更专业化,效果也好一些。
潮剧的帮唱,已形成独自的伴唱风格,正宜更好地利用,发挥她在舞台上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