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潮州市GDP年均增长13.1%,人均GDP年均增长12.4%,去年分别达到442.8亿元和2500美元,增速居全省第9和第7位。”据潮州市委书记骆文智介绍,该市3年来经济、社会、民生各项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三年打基础”的目标基本实现。作为我省的“东大门”,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目前该市正利用全省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契机,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江城市。
亮点1
港口经济带动潮州跨越式发展
大唐国际集团投资230亿元建设三百门电厂,装机容量可达720万千瓦;中交广州航道局投资150亿元,启动西澳港区综合开发;华丰集团投资75亿元建设石化基地,年增产值达90亿元……一大批港口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为潮州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近几年来,潮州凭借优良的港口资源,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临港经济带正逐渐形成,为该市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厦深铁路、汕梅高速潮州段、省道S232线、S335线、S231线、亚太通用码头等一系列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韩江供水枢纽工程、金山大桥、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一批城建项目竣工投用,进一步完善了潮州的城市功能,凸显出“广东东大门”的区位优势。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过程中,潮州充分认识到必须切实解决好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项目较少、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这一制约性“瓶颈”,牢牢把握住省对粤东地区加大项目布点扶持力度的机遇,多方面争取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工业、交通、能源、水利、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努力补齐“短板”、增强发展后劲。
在政府的牵引带动下,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和海内外潮人积极参与,潮州掀起了一轮前所未有的项目建设热潮。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作为正在起步的省级示范转移工业园,在获得省5亿元竞争性扶持资金的支持下,园区建设不断加快。该园区总面积2457.1公顷,远期用地达1万公顷,可实现工业总产值800多亿元,税收70亿元,吸纳就业16万人,将为潮州积极利用两大经济板块的叠加效应,借力实现“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亮点2
产业转型提升发展实力
特色经济高端化、文化经济产业化、港口经济规模化,是潮州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
食品、不锈钢制品、婚纱晚礼服“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省工艺鞋生产基地等荣誉的获得,特色工业增加值增长45%的实绩……见证了潮州特色经济的集聚发展。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成为潮州新地标、规模和数量全国罕见的古牌坊街全面修复,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3%……历史文化名城的旧貌重现,促成了潮州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大市转变。
潮州港被列入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和对台直航港,临港石化、能源项目带动轻重工业比从66.7:33.3提高到60:40……这标志着沿海重化产业带已逐步形成。
利用省每年5000万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潮州的三大经济正不断发展壮大。
转变发展方式,是提升产业素质的必由之路。三年来,潮州共投入31亿元完成262个技术改造项目,与全国30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数量分别居全省第5、6、7位,区域创新能力和专利申请授权量均居全省前10位,潮州制造正逐步向潮州创造转变。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名标248项,“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居全省第5位,拥有“省出口名牌”数量居全省首位。企业生产正从数量规模型逐步向品牌效益型转变。突出抓好重点节能工程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加强陶瓷、食品、不锈钢等特色产业节能降耗工作,连续3年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陶瓷行业窑炉经过改造整体耗能减少30%—40%,节能降耗经验获黄华华省长批示在全省推广,资源耗费型生产正逐步向资源节约型生产转变。
在抓好产业转型的同时,潮州积极发挥侨资侨力、民资民力丰厚的比较优势,发动海内外潮人投资兴业,以“质”和“量”的同步提升,壮大发展实力。通过启动实施“回归工程”、“创业工程”,三年来海外乡亲投资近2亿美元在家乡办厂兴业,全市私营企业数量增加了35%,累计达到6917家。
亮点3
科学发展与百姓实惠同步
如何趁势而上、加快发展?围绕贯彻落实省会议精神,潮州加强对发展的深度思索,确立了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的发展定位和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富裕安康的广东“东大门”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三年打好基础、五年经济增长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十年人均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阶段性任务,并通过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将目标定位上升为潮州未来发展的导向。
基于科学的战略指导,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主动承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潮州迈出了一步又一步坚实的足迹。三年来,潮州的GDP年均增长13.1%,三大产业比重调整为76:56.8:3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9%,市区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7%和7.4%。
同时,经济的发展,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惠民”工程也在开展。潮州在全省首次以发动社会力量的形式募集资金8000多万元,开创性地实施“春风暖人心”爱心工程,形成扶贫济困的长效机制。积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前完成“双困户”住房解困任务,全面实现了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及时解决“饮水难”、“看病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生活得到有效改善。在全省率先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有力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社会和谐保障了经济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