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百忍成金”为家训 以和为贵世代传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作者:邹娜    2017-07-15     浏览:

  • 字体:

“百忍成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它通常被用来形容忍耐的可贵,但是它的出处却少为人知。据史料记载,这成语源于一户姓张人家的治家之道,至今,潮阳谷饶张氏族人仍把“百忍成金”作为家训,并把它作为宗祠的堂号,世代相传。

谷饶张氏宗祠位于谷饶镇华里社区,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曾经一度毁于兵火,1719年重新修复,新中国成立后又再修葺。宗祠坐北向南,三厅两天井,占地面积约一千六百平方米。祠的正厅,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百忍堂”。关于这堂名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唐高宗年间,泰山脚下的张家庄有一位员外,他就是谷饶张氏一族的老祖宗张公艺。这位张员外家有良田千顷,家财万贯。但是他厚德薄财,礼贤下士,平日里慷慨好施,济危扶困且待人大度,遇事善忍。他发愿,一生中要行一百件大忍辱的事。忍过了九十九次以后,第一百次时是他的孙子娶妻那一天,突然来了个道人,要试验他是否真有忍辱功夫,便向他要这个新娘子,先与自己做一夜夫妻。这一件事使张公很感为难,但他宽大一想,我甚么侮辱都忍受过了,这最后一次忍辱又何妨?于是劝其孙儿,完成他的百忍大愿。后来这位道人在新娘房中,甚么都没做,第二天早上却变成了一个金人。原来,这道人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化。这就是“百忍成金”的由来。

后来,唐高宗协同皇后武则天去泰山封禅时,闻张公艺的贤名,特专程前去探访,并亲笔题下“百忍义门”四个大字,褒扬张公艺一家。

张公艺去世后,张氏族人为了纪念这位以忍、孝治家的先贤,为他修建了“百忍堂”,并把“忍”作为祖训代代相传。至今,海内外张氏族人的祠堂屋宇,常常刻有“百忍成金”、“百忍传芳”、“百忍贻庆”等牌匾,告诫家人要以和为贵,相互忍让。

明朝洪武廿四年(1391),张公艺的后裔张创大为了躲避战火,从饶平迁居谷饶,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清朝时期,张氏族人在华里乡修建张氏宗祠,以“百忍堂”为堂号,供奉张夔、张创大等历代先祖。

谷饶张氏“百忍堂”所供奉的堂主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张夔。他在宋政和八年(1118)登进士,历任茂名知县、广西廉州通判,河南新州知县等职。一生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爱民如子,宋高宗曾用“名著南天”四个字高度评价他的勤政廉洁。

张夔曾任广西的地方官,那里出产沉香和黄金,初到的时候,一些士绅用黄金、沉香来贿赂他,结果受到他的处置;当地一些不法分子意图造反,但是经过他的疏解,有很多改邪归正,而且还领导当地人民兴修水利,用自己的资金兴学,教育当地的人民,所以当地群众对他评价非常高。此外,他以清正廉洁和谦和忍让为家风,要求子女遇事要忍让,不与人交恶,要廉洁自律,爱护自己的名声。

“忍”虽是张氏代代相传的家训,然而在历史上,张氏族人也有不愿忍的时候。抗日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赤寮乡(今谷饶)第一个党支部在张氏宗祠内成立,时任党支部书记的张鸿飞以这里为基点,发起成立了青年抗日同志会。与此同时,张氏族人与日寇进行英勇斗争,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在张氏宗祠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经过几百年的繁衍迁徙,如今,谷饶张氏宗亲的足迹遍布潮汕大地以及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地,累计子孙10多万人,他们当中有学者、书法家、专家、教授、企业家等等,而“百忍成金”的好家风,也随着张氏宗亲的足迹在海内外传播开来。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