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训
近日,在龙湖区外砂镇新一轮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班上,120多名外砂本地以及邻近乡镇的女青年在家门口参加了培训。26岁的新溪镇女青年陈合兰就是其中一名,在经过了失业的打击后,陈合兰决定参加政府举办的免费培训班,另谋生路。这个免费的培训班让她省去了1680元的培训费,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陈合兰将与其他学员一起,学习面部按摩、化妆、皮肤护理等美容方面的基础知识,她对下来的再就业充满信心。
陈合兰是汕头市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众多受益者之一。汕头市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以产业转移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求为导向,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全市以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为依托,联合社会职业培训力量,初步建立市、县、乡镇三级技能培训网络。积极探索开展“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训,保持了较高的培训就业率。全市各地积极整合社会培训资源,指定了汕头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23家培训机构为汕头市首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工种有美容美发、维修电工、汽车维修、缝纫工、潮菜烹饪、计算机操作等几十个职业工种。仅今年前4个月,全市就有5000多名劳动力接受了免费培训,涉及美容、计算机操作工、缝纫工、注塑工、宝石琢磨工等10个工种。潮阳区开展服装缝纫等14个专业的“订单式”培训,动员企业建立培训基地并提供相应的实习场地对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潮南区已在15家企业建立培训基地并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南澳结合当地产业情况开展水产养殖、茶叶加工和旅游餐饮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澄海区组织未升学农村劳动力开展实用性技能培训;濠江区与企业签订培训协议开展“订单式”培训,龙湖区组织刚毕业农村学生开展电脑等技能培训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南山湾工业园打造省示范园区建设新亮点
落户在汕头市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濠江片、生产电子及印刷线路板的宏俐电子已开始进入土地平整阶段。这家深圳大型电子电路板企业转移到濠江区后,首期将征地130多亩,二期还计划扩大到300多亩,建成投产后将会成为濠江区电子电路工业园的龙头企业。据悉,目前,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濠江片已有10家大型企业落户,一批企业正在抓紧洽谈中,展现出加快发展的勃勃生机。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的战略部署,汕头市利用濠江区土地资源丰富,港口资源得天独厚等有利条件,以“河浦中心工业区”和“台商投资工业园”的规划范围为基础,整合园区土地资源建设“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濠江电子电路工业园)”,并以之为载体,发展以电子电路生产项目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成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濠江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该园区现已和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简称CPCA)达成合作意向,首期开发面积850亩,将申报并建设全国较大规模的电子电路工业园,主要承接台湾和珠三角地区的电子电路板生产项目转移。
与此同时,作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启动片区,南山湾工业园首期用地约2平方公里,二期用地可扩展至约5平方公里,目前濠江区正积极推进南山湾工业区盐田转产工作,已清理盐田面积约5000多亩,正着手向省有关部门申报盐田转产,为承接重大项目落户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该片区将着力引进台湾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业,承接已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投资转移,建设成为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区,为省示范园区建设打造新亮点,为汕头建设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发挥带动作用。根据市政府部署,南山湾工业园争取于今年11月前启动建设。
另外,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海门片是省示范园中发展潜力较大的片区,该片区面积11.7平方公里。目前海门片正紧锣密鼓地抓紧进行前期工作,为引进临港重大战略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转移园区“筑巢引凤”
汕头市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决策,加强产业转移园区各项建设,通过提高园区的投资软硬环境“筑巢引凤”,以吸引更多企业到园区内落户。据悉,汕头市对进园企业实行“一站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推行“零收费区”的做法,规定除国家、省统一征收的税费外,不再对入园企业征收任何地方性收费,切实减轻园区企业投资成本。
一直以来,汕头市充分利用经济特区试验权、立法权等有利条件,使“双转移”工作扎实开展,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汕头市坚持“规划引导、因势利导、集约发展、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根据产业转移园各片区的特点,重点承接珠三角、台湾等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产业差别和互补,构建以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为主,纺织服装业为辅的产业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移园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相关配套产业和产业链。
在全力推进产业转移园区的规划建设中,汕头市努力构建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配套。目前,汕头市正规划建设园区内的河浦生活配套服务区、龙虎滩综合配套服务区等,加快建设产业转移园的生活、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建设物流服务平台,实现优惠政策和功能叠加,形成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贸易等完备功能;建设研发平台,在园区范围的濠江片区、海门片区分别规划建设轻工装备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研发创新服务平台。与此同时,汕头市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产业环境准入制度。据了解,产业转移园首期处理能力1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力争在今年6月份动工。产业转移园内外部道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在加紧推进,为进园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
在做好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汕头市也努力为产业转移园区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除推行“零收费区”等做法外,还为园区企业提供用电、用水、用工培训等服务。建立产业招商导向机制,努力引导产业对接工作。市政府还出台施行了《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财政扶持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根据该暂行办法规定,从今年起到2012年,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将安排总共5000万元作为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产业转移工业园财政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将投入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关键、最急需、辐射或带动效应最大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引导和拉动重点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
去年汕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
去年以来,汕头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双转移”的重大部署,着力构建与产业转移相衔接的培训网络,积极完善部门配合、上下协调工作机制,大力规范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规程,强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去年以来,全市已对3万名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有力地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为汕头市产业升级输送了一大批技能型的人力资源。
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对本市每年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半年至3年的技工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成为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劳动力。对3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开展3个月左右的单项或初级技能培训,促进其顺利实现转移就业。对农村大龄劳动力、留守妇女劳动力开展1个月左右的适应性就业技能培训,促进他们就近就地转移。对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推动他们成功创业。对在岗农民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使其进一步提高技能等级。全面实施一户一技能计划,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以实现转移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就业服务,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成功介绍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组织订单培训补贴、就业跟踪服务补贴。把产业转移园作为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载体,重点安排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
据悉,今年汕头市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争2009年全市组织技能等级培训2万人,新增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协调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加快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综合基地建设,力争在2009年底前完成市级综合培训基地扩建工作。推进区县综合培训基地建设,力争各区县建成一个符合省要求的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粤东高技开班培训农民工 800多名学员成功就业
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全面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成功开设了为期3至4个月五个工种的培训班,培训农民工1043名,顺利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有916人。
学校遵循“因地制宜”、“以需定培”的原则,立足乡镇当地实际,深入分析其产业特色,把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同乡镇劳动力供需情况和农民工转移就业意向结合起来,采取“送教上门”、“校乡合作”、“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社会的实习实训场地和机器设备,开设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服装制作工、计算机操作员和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等五个工种培训班,选配一批专业过硬、业务精良的专业教师担任专职培训讲师,聘请部分来自企业、具有一线实操经验的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为培训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学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意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做好学员转移就业服务工作。一方面采取订单式培训模式,学员培训合格即可上岗就业,另一方面通过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为学员搭建双向选择的就业平台。至今,已推荐888名农民工学员成功就业,就业率达96.9%。
产业转移工业园已投产企业35家
工业经济带开辟了汕头市工业大发展的空间,将重点布局石化、能源、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和产业转移园区。汕头市将扩大5亿元省产业转移扶持资金的带动效应,全力规划建设省级产业转移园、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和大型产业转移园,打造现代化滨海工业新城。
作为工业经济带的启动点,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工业园将崛起一个数码电子、IC制造产业园区。这是汕头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重大决策的具体行动。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6160亩,分两期开发建设,首期开发面积1160亩,重点发展数码电子、IC制造产业;第二期开发面积5000亩,重点发展服装生产和加工,轻工制造等产业。省经贸委于去年7月21日发文认定该园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于今年3月13日批准同意该园作为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园中园”进行相对独立管理。
据悉,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紧推进的同时,招商引资工作同步推进。在去年11月份的首届粤东侨博会上,深圳市中科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美希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作为首批进园企业开工奠基,计划投资6.8亿元,建筑总面积35.8万平方米。目前,9家企业已全面开展园区厂房勘探、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投产后年产值约17.96亿元,将吸纳1.05万人就业。潮南区政府正抓紧跟踪落实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落户园区,他们还将充分发挥潮南民资民力的优势,引导和动员潮籍在外事业有成人士和本地优秀企业进园投资建设。据了解,该区近期将组织一次招商引资活动,争取本地一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进园建设。
目前,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已投产企业35家,2008年工业总产值61.2亿元,工业增加值15.3亿元,税收总额4.2亿元,吸纳劳动力2.4万人。有35家企业正在抓紧建设,计划投资134亿元,还有一批企业正积极争取进园发展。
全力推进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规划建设
今年3月,广东提出要将粤东建成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这无疑又将为汕头发展对台贸易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据了解,目前汕头推进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还在制订之中,大体思路框架已经确定。汕头将全力推进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的规划建设。
汕头要做对台经贸合作“桥头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要“推动粤东地区建设成为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创造条件使粤东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认真贯彻落实汪洋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争取省给予试验区相关的政策扶持,加快推动试验区进入实践层面。省台办等部门已就支持粤东地区建设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支持汕头加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等问题向省委办公厅提出书面意见。
据了解,汕头台湾产业园面积达11平方公里,由地处汕头濠江区的台商投资区、南山湾工业区及河浦工业区组合构成,主要吸引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及石化产业等方面的台商投资。在台商投资区基础上扩建的汕头台湾产业园将成为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的核心区和主要载体。
为建设好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汕头将着力扩大对台直航,使汕头成为两岸经贸的集散中心之一。汕头还将与台企合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商贸业,引进台湾金融业,开展对台小额贸易,建设好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等。
纳入国家海西发展规划有效推进
汕头区位优势独特,历史上长期发挥着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重要出海通道作用,与闽南、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同、商缘相连。汕头还是台湾同胞重要的祖籍地和台商投资大陆最早的地区之一,与台湾的经贸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国家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汕头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市委书记黄志光多次指出,汕头将按照主动融入珠三角地区、主动融入粤港澳紧密合作、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三个主动融入”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动汕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建设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汕头市各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海西对台优惠政策,着力先行先试。目前,汕头已成为全省第一个开通对台集装箱班轮海上直航和海上旅游包船直航的港口。围绕把汕头建设成为扩大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和重要通道这个定位,汕头将坚持把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先行先试,动员各方力量,创造条件,加强对台经贸和文化交流,努力把汕头建设成为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区、两岸文化交流热点区。
汕台经贸合作提升发展水平
近年来,汕头一直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与台湾的经贸交流、文化交往进一步加强。如成功申请到“2007年粤台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这一粤台经贸合作盛会在汕头举办,使此届交流会成为历届粤台交流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一届。近年来,汕头还先后举办“粤台医药行业合作交流会”、“海峡两岸生物技术促进研讨会”、“汕台农业合作与发展论坛”、“2008南澳论坛———汕台海上直航与合作、发展、共赢”、“海峡两岸园艺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经贸合作研讨会,推动汕台产业界的良性互动,为两地产业交流合作创造了条件。
据统计,截至2009年4月底,累计625家台资企业在汕投资,合同投资总额16.3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额11.22亿美元。台资居汕头市利用外资第二位,已成为汕头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投资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有海霸王集团、佑松房地产、新万年布业、华建电子等。台商在汕头的投资领域已覆盖电子、钟表、建材、化工、服装、食品、养殖、房地产、旅游、娱乐等30多个行业。
宝岛游客“满载而归”
5月6日,350名幸运的乘客搭载“亚洲之星”邮轮启程前往宝岛台湾,成为“汕头—台湾”海上客运直航的“先行者”。5天的航程,将两岸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再次联结在一起。尽管此次台湾游已过去一个多月,许多首航游客回忆起这段特别的旅程,依然兴奋不已。
在这一批首航游客中,满载而归的当属怀揣着多年“寻亲梦”而去的游客。今年60多岁的石姨说:“这次去台湾,目的就是与90多岁的叔父见面,一圆亲人们十几年来的梦想。”叔父得知她要来的喜讯后,激动得睡不着觉,一直念叨着、挂心着。“见到我的时候,老人家握着我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开。”
除了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外,石姨还在台湾巧遇“老乡”。当时,她正在高雄码头等候堂妹夫来接她到叔父家,一位70多岁的老伯听到她的潮汕口音,就试探着与她攀谈,问她是不是汕头人。确认之后,这位原籍潮汕的老伯竟然高兴地像小孩似的跳了起来,直称石姨为“老乡”。石姨说,热情的老伯还特地骑摩托车返回家中,带了一套精美的厨房用具作为礼物送给她。
对于远道而来的汕头客人,台湾同胞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是首航游客在本次旅程中感受最深的。汕特建设集团的苏先生说,当他们到达澎湖岛时,当地特意组织了大型的欢迎仪式,40多位岛民在码头上唱起了从小唱到大的台湾民谣《外婆的澎湖湾》,感觉就像到邻居家串门那么亲切。这一唱,将澎湖岛民和汕头游客的心连在了一起,船上、岸上响起了大合唱,许多游客在靠岸后,纷纷与素不相识的澎湖岛民合影,仿佛好朋友一般亲热
台商看好汕台合作前景
“汕台合作大有可为!”谈起汕台两地合作交流的新进展,在汕台商十分振奋。他们认为,汕头拥有优越的条件和区位优势,汕头与台湾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大家对在汕投资的信心更足了。“汕头的气候与台湾南部十分接近,台湾农产品在汕头应该很有发展空间!”在采访中,不少台商把目光瞄准规划建设进展顺利的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汕头市和合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创会会长叶由权说,今年4月底,汕头市委台办和市台商协会联合组织了30多名在汕投资的台商到创业园参观考察,详细了解创业园的用水、交通、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情况。目前许多台商都对创业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在这里寻求合作契机,“大展拳脚”。叶会长认为,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若着重发展生化、药业、水果等台湾农业科技,将大有可为。
从2007年7月起就在市区经营“吉芝香”阿里山乌龙茶的台商吴静枝说,他们看准汕头的气候优势,目前正与阿里山族人商谈,酝酿着在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开辟一个片区,将台湾的水果如莲雾、柿子、木瓜带到汕头“安家”。
汕台实现海上货运直航、汕台邮轮首次直航……近期,汕头与台湾之间的交流,让台商看到了更多汕台合作的机遇和前景。亲身感受汕台邮轮首航之旅的叶会长说,台商协会目前正与有关部门一起,积极推动开通南澳与澎湖的货运、旅游的直航航线。
近年来,吴静枝夫妇俩经常奔走在汕台之间,为两地之间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出力。“如今我们夫妇俩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呆在汕头,已经爱上了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汕头旅游资源丰富,很值得台湾民众到此一游。”他们表示,希望尽一点绵薄之力,推动汕台两地的旅游互动,同时也借此契机,将祖国大陆风光介绍给更多的台湾民众。“我们愿意当汕台两地的‘友好大使’。”
汕台海上“黄金航线”日趋成熟
汕头市今年1月18日顺利实现汕头—台湾海上货运首航,汕头人民多年愿望成真。据了解,汕台航线开通以来,货物吞吐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运营航线的船务公司在日前加大运力投入的基础上,目前已经将执行首航的集装箱船舶“东悦轮”全面投入汕台航线,实行点对点的汕台直航,并增强揽货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汕台两地物流发展的需要,继续巩固和扩大汕头对台直航的成果。
汕台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联。“百载商埠”汕头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城市,距高雄仅180海里。开通直航航线后,使汕头、粤东乃至赣南、闽西南地区的输台货物可以不经第三地直达对岸,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畅通的资金流动和更优化的资源配置。
据介绍,以前,汕头与台湾尽管是“近水楼台”,却无法“先得月”,台商货物要绕到香港才能到台湾,一船货物要3天多才能到达,竞争优势无法跟深圳、东莞相比。“今年1月海上货运直航后,形势大不一样,两地直航时间仅需18小时,台商闻讯争相来汕考察商机。”业内人士也算了一笔账,以前汕头的集装箱货柜需通过香港转运到台湾,一个货柜的运费就要15000元人民币,实现了直航之后,一个货柜大概只要10000元人民币。
据悉,自1月18日首开汕台海上货运直航航线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海事部门和汕头海关给予优惠政策,对台海上直航的班轮在汕头港的引航费、拖轮使用费、港口使用费等费用得到了减免,通关也享受了极大便利,使得汕台航线顺利渡过了春节海上货运的淡季以及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双重考验,截止6月12日,汕台直航共运营51个航次,其中进港26个航次,出港25个航次,共运载7231个标箱,显示了航线良好的市场吸引力和发展前景。
每个航次满载出航让航线的运营企业中联运和汕头通成船务有限公司喜出望外,目前航线运营企业在增加挂靠港口和运力的基础上,“东悦轮”将全面服务于汕台直航,在高雄、麦寮、台中、基隆等台湾港口以及汕头港之间提供点对点的稳定、快捷、准时的班轮服务,每周二从台湾发往汕头,每周五从汕头发往台湾,使得汕台航线运力更足,班次更密,物流速度更快更便捷,全面升级中联航运汕台直航航线。“我们将汕台航线改为汕头至台中、汕头至高雄的点对点航线,进一步增加航班密度,就是要争取把原来粤东地区前往香港、深圳等地区中转的货物吸引过来。”运营企业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说。
据了解,汕台直航使汕头港成功对接亚太转运枢纽港———高雄港,高雄港通过370多条航线,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个港口相连,可提供通往世界各地的转运服务。目前中联航运公司在和台湾万海航运合作的基础上,再引进世界著名远洋航运企业台湾长荣海运和阳明海运以及东方海外公司,全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两岸之间及经高雄通达世界各地更加全面、多样化、速度更快、航班更加密集的服务,这将对全面提升汕台经贸合作层次,进一步巩固汕头的粤东城镇群中心地位,把汕头建成广东扩大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和重要通道都具有重要意义。
汕台农业互惠双赢
番石榴、蕉柑、粉蕉、红芒果、青枣、莲雾、南瓜、苦瓜……近年来,从台湾引进的优良果蔬品种在汕头得到广泛种植,在市场上也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汕头积极拓宽汕台农业交流合作领域,进一步激活和发挥汕头对台优势,提升农业合作水平,促进两地农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据了解,台商在汕投资涉及水果、蔬菜、花卉的种植,禽畜饲养,水产养殖,以及种苗繁育、生物工程、农产品、食品加工等领域,并配套引进相应的生产新技术和先进经营方式。目前台商在汕头注册涉农企业85家,总投资1.48亿元,实际台资投资达1.3亿元,共引进农业新品种100多个。
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建设进展顺利
提到汕台农业合作,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部分就是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汕头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2008年底,农业部、国台办正式批准设立“广东汕头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创业园位于潮南区井都镇深汕高速公路南侧沿海片区,规划总面积5500亩,设立6个功能区。同时,实施“1 5 1”园区发展模式,在汕头市生态经济带、牛田洋等范围内辐射带动5个产业拓展指引区和1个台湾农产品交易中心。目前,创业园的规划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
市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汕头市鼓励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若干政策意见》,提出财税支持、土地优惠、金融服务、出入境便利以及其他方面优惠服务等5方面20条措施,其中汕头市和潮南区财政2009至2011年每年各预算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创业园开展农业高新技术研发、试验推广和部分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和支持台商进园投资创业。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项目作为市委、市政府今年3月份赴台经贸考察活动的重点项目进行宣传推介,并与部分台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优越的环境、资源、区位、政策优势更吸引了一大批台商回访考察。
据了解,目前创业园总体规划编制和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启动,创业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预计7月底前可全面完成,创业园项目申报工作也已组织开展。同时,经市政府批准,汕头台湾农产品交易中心依托汕头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市场进行建设并运作,目前,已完成规划建设方案,并着手规划建设首期台商商住公寓5500平方米。
优稀水果良种引进显示效益
汕头跟台湾地缘相近,血脉相连,语言相通,纬度相同,向来就有农业合作的优越条件。近10多年来,汕头市陆续引进番石榴、青枣、莲雾等台湾优良特色水果,种植、推广获得成功,并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目前,台湾的各类优良果蔬品种在汕头的种植面积已经达4.2万亩,年创产值超过2.5亿。据不完全统计,汕头市已引进台湾优稀水果品种18类、49个品种,其中番石榴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成为汕头水果生产的重要补充,丰富了市场水果品种,提高了水果消费档次。
汕头市农科所利用台湾的蝴蝶兰优势品种,结合自身科研技术优势,改良和培育出一批适合我国种植栽培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漂亮“转身”
汕头注重自主创新,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升级实现漂亮“转身”;凭借自主品牌优势,“汕头创造”越打越响,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继续居全省前列,汕头玩具产业、光盘产业今年来更是产销两旺,逆势上扬……去年以来,汕头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危机中求发展,在“三促进一保持”上积极作为,始终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促进传统产业和广大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汕头市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自主品牌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助,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在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中的众多亮点,增添了汕头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底气。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用一个姿势快跑了若干年的传统产业亟需提高长跑动作的技术含量,以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漂亮“转身”。在近年来汕头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敢创新、肯创新、会创新,传统产业同样可以“脱胎换骨”,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今年一季度,在大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汕头市部分传统产业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工艺玩具行业依托品牌建设、自主创新、产品质量、升级转型,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艺玩具业产值22.72亿元,比增25.6%。在美国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汕头玩具开拓亚、欧新市场,出口逆市增长,达到9184万美元,比增43.9%,比去年全年增幅提高了13个百分点。另一个异军突起的传统产业———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产值比增23.1%。尤其是内衣、家居服行业产品增速更快。以内衣、家居服企业为主的潮阳区、潮南区的纺织服装业产值一季度保持了20%左右的增速。与此同时,由于汕头市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多数拥有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强,自去年以来也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该行业去年第三、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分季用电分别比增10.54%、8.89%和37.03%。
汕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不断地在挫折中反思,在反思后奋起,大多数传统产业企业都经历了从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到拥有自主品牌,再发展到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掌握各种行业标准“话语权”的曲折前进过程。溯本求源,汕头这几大传统产业之所以能一路“愈战愈勇”,并在金融危机中“突围而出”,凭借的正是手中“自主创新”这把利剑,在四面楚歌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汕头玩具业一直以来十分注重自主创新,通过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了一大批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汕头市玩具龙头企业之一的骅威玩具工艺集团的展厅里,会与人对话的熊猫、会带宠物狗溜圈的娃娃……各种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各类款式新颖的玩具让人目不暇接。“抢占市场的秘诀全在一个‘新’字。”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现今各国玩具市场更新换代非常快,不仅要跟上变换的脚步,还得创新开发,引领潮流。声控、遥控、光控、语音识别,“一个都不能少”。
汕头市的纺织服装企业汕头博赢刺绣有限公司同样是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缩影。该公司斥资引进国外最新型的“一针两片”绣花机,填补了目前国内外绣花行业空白,并研发了一系列的新产品,并抓住时机做好产品的市场定位,该公司在金融危机中非但不裁员,反而招聘了不少高素质科研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努力拓展市场,完善营销人员网络,由于应对及时、得当,企业订单比原来增加了近50%。
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设备,能够促进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为品牌的创新提供“内核”。作为汕头市精细化工“一镇一支柱、一村一产品”生产基地潮南区峡山街道是省精细化工科技工作试点,这里的雅倩、雪柔、名流等知名精细化工企业都武装有先进的生产线和高新技术研发室,雄厚的科技力量为科技创新、产品上档次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汕头市委市政府在今年4月份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提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广泛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现代管理方式,推动化工塑料、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工艺玩具、食品医药、印刷包装、音像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扩张。引导优势企业加强科学管理,以市场、品牌、资本、专利为纽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增强支柱行业、骨干企业群体的综合竞争力;引导、鼓励中小型企业向“特、精、优、专”发展和加强协作配套,实现集聚发展,提升自主参与国内外经贸合作的能力。”汕头扶持传统产业实现漂亮“转身”的信心和决心显而易见,一系列的措施“组合拳”也将为这次调整升级击破层层阻碍。“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创新资源,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业态创新”、“积极运用高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手段,促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创新,提高管理效率”、“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加速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鼓励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提升为行业、国家标准”……在这套措施“组合拳”中,自主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正是汕头市“重拳出击”的重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汕头传统优势产业一定能在转型升级这条“康庄大道”上高歌猛进。
“汕头创造”越打越响
尽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汕头澄海玩具产业逆势上扬,今年首季保持产销两旺,出口额同比增长超三成五,让国内外为之注目;在广东省光盘出口全线下降的大背景下,汕头光盘出口实现逆势增长,今年前四个月比增达27.5%,占同期广东省光盘出口总量四成二……它们能够在“危”中寻“机”,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共同的一条应对之策就是精心打造自主品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凭借这样一大批依靠自主品牌和创新取胜的企业,从而打响“汕头制造”乃至“汕头创造”,成为正处于寻求新突破、谋求新发展的汕头的雄厚“底气”。———凭借自主品牌,使汕头玩具产业在国际市场牢牢掌控产业话语权。目前,澄海区玩具生产企业中有30家获得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82家获得中国玩具安全质量认证;643家终端生产企业获得3C认证;认证总数占全国同行认证总数量的1/4。自主创新使澄海玩具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截至2008年底,累计专利申请量达6495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凭借自主品牌优势,今年1至4月,汕头市出口各类光盘2.8亿张。目前,汕头光盘产业已自主创建“粤东”、“昂特”等广东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6个。由于注重品牌战略,如今,“汕头制造”可记录光盘产品声名远播,远销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备受国内外消费者信赖。
政府扶持引导助企业渡“寒冬”
为帮助企业渡过“寒冬”,汕头加大力度实施以科技和质量为内在支撑的名牌战略,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培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名、优、新产品,力促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扎实推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注重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玩具动漫等优势产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扶持企业发展,工商部门今年来出台了引导企业创品牌的“利好”措施:指导中小企业制定自主品牌培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协助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引导企业发挥商标在许可经营、质押和转让等方面的经济价值效用,支持名牌企业实施品牌扩张,通过兼并、联合、参股、控股、资产重组和授牌生产等品牌经营策略,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对汕头市已形成区域产业集群或产业特色明显的地区,鼓励和引导注册集体商标,培育产业集群公共品牌资源,打造优势产业品牌基地。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意识到,名牌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汕头制造”产品能否开拓市场的关键因素,从而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部署,制定奖励办法、出台优惠政策,全方位为广大企业争创名牌做好服务,令企业争创自主名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为提高。由于对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坚持不懈支持和悉心引导,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也使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已有澄海区“中国玩具礼品城”、潮阳区谷饶镇“中国针织内衣名镇”等8个工业类区域品牌,31个工业集群汇聚6000多家企业,汕头也成为“中国十大品牌经济城市”之一。
自主品牌实力增强
自主品牌实力的增强,已成为汕头崛起的希望和后劲。市委书记黄志光今年来多次强调:知识产权工作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中核心工作之一,是汕头加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振兴和崛起的希望,全市各有关部门要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为契机,进一步创品牌,扶持自主核心技术,同时要保护核心技术,保护知识产权。市长蔡宗泽也强调:知识产权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撑,关系到汕头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全市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争取汕头成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贯彻国家和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 2009年)实施方案》,今年1月,市政府颁布实施了《汕头市实施国家和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9 2010年)工作意见》,提出要加大对支柱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和技改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化,把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作为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的重要条件;大力扶持注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商标和集体商标;挖掘汕头名、特、优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扶持、培育“版权兴业”重点企业和推动玩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省“千百亿名牌培育工程”,推进国际区域名牌的创建等。目前,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和省知识产权战略纲在汕头市的贯彻实施正顺利推进。
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居全省前列
自主品牌,打响了汕头制造,更带给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目前全国玩具行业仅有的两个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奥迪、骅威全部在澄海区;全省可记录光盘CDR名牌产品全部由潮阳区企业获得;“汕头制造”化妆品占有全国四成的美容化妆品品牌,销售额约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成为广东省化妆品生产基地、中国三大化妆品产业制造基地之一。目前,汕头市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仍呈持续快速增长: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3件、省著名商标188件,有效商标注册量和驰、著名商标拥有量排名全省前列;至今年4月底,全市专利申请量累计达31089件,专利授权总量达21472件,年专利申请量和累计专利申请总量持续位居全省地级市第四位。
“奥飞”:书写动漫发展传奇
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汕头的玩具企业发展逆势“飘红”。不少玩具企业积极创建自主品牌实现转型升级,从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第一家获得国家证监会批准上市的动漫玩具企业,更是澄海玩具业中的佼佼者。今年前4个月,公司实现产值2.7亿元。
短短16年间,从800元起家,成长为一家年营业收入近5个亿的公司,一跃登上“广东民企百强榜”,奥飞书写了“创业传奇”。近年来,在汕头市委、市政府和澄海区的引导和扶持下,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努力实现从传统玩具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竞争力强、文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发展的道路。
创新:实现发展“华丽转身”
金融危机冲击,众多企业惨淡经营,这猛然袭来的“寒意”,奥飞人却似乎没有明显地感觉到,其玩具生产基地仍是一番繁荣景象 注塑机繁忙运转,工人们把成型的塑料配件剪开、分类。其他工人则负责把事先外包给其他企业生产的五金、电子、塑料等配件装配起来。长长的流水线上,四驱车组成的玩具车队绵延不绝。“我们不但没有受到危机的冲击,反而有新的发展,”“奥飞动漫”董事长蔡东青表示,“海外需求是减少了,但我们所占的比例却增加了,这是从竞争对手那里取得的,因为欧美、日本等国的玩具企业收缩了,而我们积极研发、推出自己的创新产品,赢得他们丢掉的订单。”
奥飞能有今日的“御寒”本领,正是来自创新,来自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次“华丽转身”。
与众多民营企业一样,“奥飞动漫”经历了家庭作坊、玩具工厂等发展过程。
创业初期,“奥飞动漫”主要生产塑胶玩具、四轮驱动车和遥控车等传统玩具。但与其它玩具企业不同,奥迪玩具并没有选择“短平快”式地为国外贴牌生产,而是花重金引进技术含量较高的玩具四轮驱动车生产设备,并通过自主创新,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奥飞公司的自主研发已有10年以上历史。为创新,“奥飞动漫”不惜砸下“血本”———公司每年拿出大约占销售收入5%的研发经费用于新产品开发,并不断加强质量体系建设。1997年,“奥飞动漫”成立产品开发部,同时在信息、人才资源丰富的香港成立设计公司,开始自主设计研发。2005年,经主管部门批准,以公司为依托,成立广东省电动玩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使公司产品设计能力不断增强。
动漫:赋予玩具“梦想和共鸣”
许多家长和孩子都知道:一根绳子,一个转轮,变幻出无穷花样,就是被称为“手指上舞蹈”的“悠悠球”,这一运动风靡了各地校园;而同样火爆的,是一部由“奥飞动漫”投拍的相关主题动漫影视片《火力少年王》。“悠悠球”进入市场仅3个月,销售600万只;两年间卖到了印度、马来西亚、土耳其……创下2亿7千万元的销售额。“悠悠球”的市场个案,正是“奥飞动漫”探索文化与玩具产业结合的经典之作。
事实上,“奥飞动漫”与文化早有渊源。其早期“奥迪”四轮驱动车外貌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脸谱,“刘备号”、“曹操号”、“张飞号”等等令人过目难忘。1998年,“奥飞动漫”作出惊人之举———与日本著名的任天堂株式会社、Tomy公司合作,花费1000多万元引进动画片《宠物小精灵》的动漫形象版权,并斥资3000多万元推动“宠物小精灵”系列动漫玩具产品的生产销售、产业化运营。这是“奥飞动漫”走出的战略性的关键一步。“宠物小精灵”系列动漫玩具产品销售此后获得成功,也令“奥飞”人更加深刻体会到文化赋予玩具的巨大魅力。2004年后,“奥飞动漫”与万代、迪斯尼、虹猫蓝兔等国内外优秀动漫公司的一次次有力的“握手”,催生了新一批“汕头制造”的小熊维尼、米奇、钢铁拯救队等动漫玩具。2004年10月,“奥飞动漫”又迎来里程碑的一刻:全资子公司———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公司开始向动漫原创制作延伸。“奥飞动漫”注重对中华优秀文化内涵的发掘和传承。2006年开始,由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制作的一系列颇具本土特色的影视片在全国各大电视台开始陆续播出。“我想我们要在这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中起一个带头作用。通过动漫手段,赋予玩具更多的内涵和想象空间,给予梦想和共鸣,从而产生很强的生命力,这就是文化的价值。”蔡东青说。
奥飞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能够把握产业发展规律,以传统玩具产品为依托,依靠品牌和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再从玩具产业延伸到“动漫+玩具”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了企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演化为实践。
升级:打造最有价值动漫产业链
“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让公司实现从产业运营商向内容供应商的转变,在整个动漫产业打造一条最有价值的动漫产业链。”蔡东青展望。“奥飞”打造动漫产业链,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身处中国玩具名城重镇,“奥飞动漫”所在的汕头市澄海区是我国玩具产业集群之一。“奥飞动漫”已充分发挥集群竞争优势,与近200个企业协作。目前,公司已形成“自主创作或者外部授权动漫、玩具动漫融合性生产、立体媒介推广”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模式,通过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带动传统制造业的同步发展,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奥飞”在国内市场的根基很深。与贴牌出口型玩具企业不同,“奥飞动漫”一直扎根本土,关注国内市场的开拓,产品内销达80%以上。目前,奥飞公司已建立起从经销商到终端零售商的三级营销渠道,与全国100多家区域总经销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进入全国各地13000多家百货商场、卖场和玩具销售店。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奥飞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产品远销东南亚和美国之后,还新开拓了东欧市场。
凭借产业转型与结构升级,“奥飞动漫”的产业链条正不断延伸,核心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奥飞的传奇故事,已成为观察广东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经典样本。最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对澄海区工艺玩具业特别是奥飞公司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实践进行专题采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