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潮汕人认为,潮地善堂起源于宋代潮阳的释大峰祖师时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潮汕善堂在明、清两朝逐步发展壮大,至清末民初达到全盛期,有500多家。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多停办。近10年来己陆续恢复约300家。
如今,多数善堂已成为慈善总会的分支,但它依靠的仍是强大的民间力量。数百年来,人们信任它,向它捐助、求助,而它也在极力奉行慈悲济世的宗旨,济困扶贫,将慈善的触角延伸到政府所不能触及的角落。
近千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行善的爱心却历久弥坚。我们报道民间慈善组织,是希望爱心能够持续延伸,也希望需要帮助的人们能有更多的救助途径。
文/图 本报记者 苏晓璇
当需要帮助时,你会向谁求助?除了政府,你还能找谁?
在潮汕地区,人们知道,遭遇困境时,可以求助的对象,除了地方政府,还有民间的慈善组织——善堂。“如果您需要帮助,请拨打400-886-6394,尾数就是‘乐善好施’。”这是汕头存心善堂开通的广东省首家24小时免费慈善救助热线。
110年的民间慈善组织
在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潮汕地区,存心善堂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汕头存心善堂福利会救济的身影”的高效行动,让这所有着110年历史的民间慈善组织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慈善楷模”。
作为潮汕地区传统民间慈善组织的代表,存心善堂的主要宗旨是弘扬佛家慈悲济世、积德从善的精神,奉行济困扶贫、修桥造路、抚孤恤寡、助残助学、救灾救难等善举。
存心善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曾一度停办,2003年7月,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终于又重新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6年来,存心善堂福利会发放的慈善资金共4000多万元(含实物款)。去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汕头存心善堂共募集180多万元赈灾款和一批价值322万元赈灾物资运往四川、甘肃灾区,使这个潮汕传统的民间慈善组织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该会会长蔡木通更被评为 “2008广东省十大慈善人物”。
恩恩相报的传统
蔡木通说,是受过存心善堂恩惠的人,以其行动传承着存心精神,才让存心善堂有了今日的成就。据他说,解放前受善堂救助的400多名孤儿,成了存心善堂再次成立的主要支撑力量,其中包括不少漂洋出海谋生的老华侨。
蔡木通亦受过善堂的恩惠。他的祖父母在日军侵华、汕头沦陷时去世,是存心善堂帮忙收埋他们的尸骨。大约是从那时起,蔡木通就有了从事慈善、服务善堂的想法。
住在存心善堂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蔡伯,以前靠帮人写对联、捡废品过日子,去年初住进了存心善堂的敬老院。在为地震灾区筹款时,他将自己所有的积蓄——2万元一次性捐了出来。这笔钱,他得卖1万副对联。但他毫不犹豫,只因为他受了善堂的恩惠,也想为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做一点事,尽一份力。
这种恩恩相报传统延续至今,目前善堂长期施捐人员已有1万多人,除海外华侨外,大多来自汕头的各个阶层。近两年来,存心善堂筹得的善款更是成倍增长:2007年1200万,2008年2400万。
募得的钱,善堂有严格的财务制度进行管理。“善款千万集我手,不沾分毫济苍生”是他们坚持的原则。会计、出纳、保管账目由专人担任,账钱物分人管理,财务实行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定期向会员报告财务状况,同时张贴于善堂大门外的公告栏。明明白白用好每一分“爱心钱”,使善堂赢得了社会人士的信任和尊敬。
真有免费的午餐
爱心快餐、爱心救助站、爱心敬老院,爱心诊所……存心善堂逐步走出一条独特的民间慈善之路。
俗话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然而,在存心善堂,不仅午餐免费,三餐都免费。
每天一到吃饭时间,位于汕头市外马路的存心善堂爱心免费快餐厅门口,都会排满前来领取饭菜的困难人群——他们大多是社会孤寡老人、残疾人和流浪乞丐。
存心善堂会长蔡木通介绍说,爱心免费快餐厅从2006年8月5日开办,每天用餐标准是早餐提供2个面包、1杯豆浆、1碗粥;午餐和晚餐均提供价值5元的盒饭,每餐供应100份。成立至今,已免费发放快餐20万多份。
一位残疾的70多岁老人告诉记者,他无儿无女,又丧失了劳动能力,经常过来领取免费快餐。“快餐里有猪肉、鹅肉、瓜菜,味道也不错。善堂的服务人员态度很好,总会优先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
在爱心快餐室旁,一块巨大的招牌上写着“存心善堂物资救助站”。所谓的救助站,其实只是一间简易搭建的棚子。这是善堂采取“社会人士认捐、捐物,救助站发放或者协助发放”的形式,为一些困难群众发放生活必需品的地方,服务对象主要是登记在册的孤寡、孤老、低保户。这些必需品一般为大米20斤,方便面1箱,食用油1瓶,春冬季时可能还包括了衣物、棉被等。蔡木通说:“其他确实有困难的家庭,只要有居(村)委会的证明,也可以来领。”
物资救助站的管理员告诉记者,每月1日、16日前后,这里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装卸的货车、工作的义工和领取救济品的群众挤满了不大的救助站。而在平日,也总有十来个拿着居(村)委会证明的困难户到这里登记,换领生活必需品。
免费诊所敬老院
此外,看病问题和一些单身老人日常生活的起居护理问题也进入了存心善堂的视野。
2005年12月初,存心善堂福利会开设了粤东首家慈善诊所——存心慈善诊所,有常年义诊医生6名,专门为低保、五保和特困户等困难群体施医赠药,免费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2006年6月,慈善爱心敬老院成立,这是广东省首家免费养老服务中心。按善堂规定,凡是该市常住居民,属孤寡、单亲,身边没有亲人照顾护理者,年满70周岁、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由本人提供书面申请,并由其所属居(村)委会出具相关证明,经区、市民政局同意,可以到敬老院免费居住并获得服务。
眼下,已有27名老人常年居住在善堂敬老院。记者在那里看到,20多间套房,生活设施齐备,环境整洁,还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护理义工。
善行囿于汕头市内
存心善堂这个民间慈善组织,以其善心善举,正尽力消弭着政府服务所无力顾及的一些社会矛盾。与此同时,也不断地完善自身,寻求新的发展。
2007年3月,由存心善堂福利会和青联、汕大工学院团委联合成立的存心义工队伍在汕头大学成立。这打破了传统慈善偏重强调“有钱出钱”的模式,开辟出“有力出力”释放爱心的平台,更符合现代慈善的涵义,也更好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共做慈善的积极性。
存心义工队伍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各式活动。一方面配合当地民政部门开展“爱心居家养老服务”,上门为孤寡老人服务,长期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同时,到善堂创办的培养贫困家庭孩子的文武学校里开展义教,定期义务辅导在校贫困学生功课,开设书法、画画等兴趣班。有的还以“一帮一”的形式资助贫困户、低保户解决生活问题,确保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今年开始,存心善堂也开始借助网络的力量,在网上开辟了一条如希望之光般的绿色通道——“存心民生救助栏目”,专门为求助的人和想要捐款的人架起一座爱心的桥梁。这个栏目将贴出一些求助者的详细情况,通过网络向社会爱心企业及各界热心人士进行公开求援。善堂承诺在10天内将收到的每笔善款如数送至求助者手中,并对捐款者公开鸣谢;如10天内未收到任何形式捐赠的款项,将通知求助者,以其他形式进行募捐。
存心善堂的慈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目前,存心善堂福利会的社工有100多人,义工有1000多人。蔡木通说:“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而我们也将用这些慈善资源做更多的好事,如将慈善诊所扩建为慈善医院,送药下乡等。”
然而,由于政府规定,民间社团有相应的活动地域范围,同时也因为外力监督制度的不完善,目前存心善堂的服务范围只限在汕头市内,很难向外地扩展。蔡木通说,无法形成一个跨地域的民间慈善组织,就难以接受更大范围的捐赠;难以获取异地求助者的详细信息,也就难以大规模展开有效的慈善活动。“我们只能尽力把善堂做得更好,把慈善事业做得更透明,更有公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