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决革命老区山区“一保五难”问题
汕头日报讯编前语: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占全市总人口四分之一、面积三分之一的汕头革命老区旧貌变新颜,建设蒸蒸日上,一些老区也慢慢脱掉了贫困的帽子,开始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近日,记者随省“老区行”新闻采访团,一起见证汕头老区的可喜变化,从今天起推出《革命老区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记者走进潮南区雷岭镇东新村村支书张松耀的家里参观,三层洋房、电视机、音响、煤气炉……“这几年荔枝丰收,农民收入都增加了。”张松耀笑着说现在村里人的生活都比以前好很多了,去年家里的电脑连上了网络,看看新闻,也可以多关注荔枝的生产和销售等一些有用的资讯。
潮南区雷岭镇是汕头市14个革命老区镇之一。全市有345个革命老区自然村,共有人口124万人。汕头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老区工作,始终把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自1990年至2006年,全市投入老区各项事业建设的资金达10.12亿元,尤其是1993年以来,围绕老区存在的 “五难”问题,市委、市政府集中财力、物力,先后召开五次全市性的老区工作现场会议,解决了老区、山区一批生产、生活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大地改变了老区的落后面貌。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基本解决革命老区的“一保五难”问题,进一步改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07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第六次老区山区工作会议,就基础设施、产业经济、社会事业、规划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规划到2011年合计投入资金5.936亿元,扶持建设老区山区48个项目,争取基本解决老区“一保五难”问题。
为确保会议的决定落实到实处,市领导各联系挂钩一个老区山区镇。市直40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均已制定了挂钩帮扶老区山区镇的计划或方案,落实项目和资金并派出工作组,帮助革命老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各挂钩联系单位共落实帮扶资金近1000万元,帮助挂钩的老区山区村镇发展集体经济,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饮水、改善村容村貌等民生问题。
目前,市委市政府确定扶持实施的48个老区山区建设项目已完成32个,正在实施10个,另外6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投资总额已超过3亿元,项目正按计划顺利进行。
通过全市上下努力,市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逐项落实到位,扶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有力地推动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008年,汕头市老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24亿元,比上年增长5.7%;人均纯收入3055.7元,比上年增长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