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6月8日宣布完成总额为14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创下迄今最大单笔私募融资。由此,蚂蚁金服一举超越Uber等,成为全球最大独角兽公司。
此轮融资后,蚂蚁金服估值升至1500亿美元朝上,也就是大约1万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此前中国三家巨头的市值分别为,阿里巴巴3.4万亿元,腾讯3.3万亿元,百度5800亿元。从最新估值看,蚂蚁金服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已成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中国互联网也从BAT时代进入ATM时代。
笔者注意到,此轮融资过后,蚂蚁的股东阵营中老股东“国字头”仍占据重要地位,如全国社保基金、中投海外、国开金融、四大保险公司(人寿、人保、太保、新华)等。今年5月初,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理事长王忠民就曾透露,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已经浮盈超400亿元。
蚂蚁金服此次融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方案”的走出去。这其中,既包括服务中国游客的“支付宝蓝”的生活方式走出去,也包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把支付宝模式带出去。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针对全球出境旅游的调查报告,中国大陆游客2016年境外消费总额占全球旅游总消费额的20.9%,排名世界第一,是美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的两倍多。为了吸引中国消费者,欧洲各国纷纷引入支付宝,让国人在享受出境游方便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汇率和折扣的优惠。
“中国方案”的输出更在于把技术赋能给予当地,与其一同分享关键的技术和风控经验。过去三年,蚂蚁金服的“出海造船”已覆盖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韩国等“一带一路”沿线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蚂蚁金服从BASIC战略到综合场景应用,科技一直是其内生基因和驱动力。目前,蚂蚁金服的核心底层基石是Blockchain(区块链)、Ai(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computing(云计算)五大底层技术。支付宝就是这些技术成熟应用的核心载体。由此看,蚂蚁金服本质上仍是一家科技公司。
从员工结构来看,截至2017年12月,蚂蚁金服的技术岗员工占比超60%;从收入结构看,2015年,蚂蚁金服的收入构成中,14%来自技术服务,到2017年,这一占比已上升至34%;从专利数量上看,2016年蚂蚁专利申请量达1161件,远超Amazon和Facebook。
正因如此,对于此次融资用途,蚂蚁金服官方的表态是,“主要用于支付宝的全球化拓展,并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从而提升支付宝及其合作伙伴向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服务的能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方便国人看世界的同时也有效增强了企业本身的全球影响力。在数字经济全球化的风口之中,中国需要更多如蚂蚁金服般的科技公司,助力中国经济变道超车,引领全球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