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为了回报故乡韩江的哺育之恩,本该颐养天年的他,在70岁离休之后,孤身走上“饮水思源写韩江”的新征程,终于完成了九集影视系列片,在广东电视台重复播出。现在,十多万字的《千里韩江》也终于出版。这位92岁的可敬老人叫刘庆英,大半生从事新闻与教育工作。近日,记者手捧这本沉甸甸的书来到他家拜访。他告诉记者,韩江曾经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今天依然养育我们这一代人,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人认识、珍惜“母亲河”。
炽热的韩江情怀激发创作
刘庆英自幼生长在粤东闽西交界处的梅县,童年时来到潮汕读书,常乘坐韩江的帆船或竹篷厚厚的民船和汽船,对韩江两岸的风土人情有较多的了解。长大后,刘庆英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韩江的一切,对韩江有了更加炽热的爱。1986年离休时,他有一个心愿,把自己所知道的韩江介绍给读者。
刘庆英深情地说,把韩江及两岸秀丽的山川、辉煌的历史、文化和名垂史册的人物,用文字和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能让更多人懂得去“饮水思源”,也算是自己离休后对社会所做的一点贡献。于是,1988年,年届70岁的刘庆英带上笔记本,背起相机,开始了他长达一年的韩江之行。
山峦叠嶂中探寻韩江之源
刘庆英的采访是分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是访问福州,掌握韩江较为全面的材料;第二阶段是汀江流域;第三阶段的重点是韩江第二支干流的发源地紫金和梅州市所辖的7个县市。1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韩江流域粤东、闽西21个县市。刘庆英告诉记者,一路有时乘当地的公交车,有时步行,有时爬山,日晒雨淋再所难免。
重游故地增新材料著书
刘庆英笑道,1988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奔走,而1989年,他几乎足不出户,整天伏案整理采访资料,“当时收集的资料至少有两大竹筐,用扁担也抬不动,做的笔记也有10多本。”花了一年时间,刘庆英将铭刻在心的印象和资料写成了一部《千里韩江》的脚本,交由韩江影视公司拍摄成九集电视系列片,该片多次在广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来,刘庆英将电视片的解说词压缩为散文,在报纸上连载。
近几年,为了了解韩江的现状,他又陆续重访旧地,在《千里韩江》一书中加入了新材料,不仅有对沿江流域的地貌、风景的描述,有对历史的追述,也有对未来的担忧。刘庆英坦言,《千里韩江》一书,是应很多看过电视片或读过连载散文的读者的要求而著写的。如果有机会,他还想当韩江义务解说员,为“母亲河”再多做一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