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6日正式开幕的2018珠海航展上,一款名为“HD-1”的导弹武器系统首次亮相,引发格外关注。这款产品出自于一家主营民爆产业、在军工领域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国企——宏大爆破。
HD-1项目立项时间并不长,进展却颇为神速。10月15日,宏大爆破公告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HD-1项目圆满完成首次超声速巡航飞行试验,标志着项目研发的突破性进展。作为一家并非“科班出身”的企业,宏大爆破为何能在军工领域取得如此突破?HD-1项目究竟前景几何?近日,宏大爆破董事长郑炳旭做客证券时报·e公司微访谈,向投资者描述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宏伟图景。
民爆巨头的“军工梦”
成立于1988年的宏大爆破,是一家广东省国资委旗下广业集团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2003年公司完成改制,2012年上市。目前公司下设矿服、民爆和军工三大业务板块。
从财务报表来看,矿服和民爆是公司当之无愧的核心主业。2017年,这两者占据了公司接近95%的营收比例。郑炳旭告诉记者,在矿服板块,公司是国内爆破技术领先、采剥能力最强、矿山工程服务项目最齐全的矿山民爆一体化服务商,目前年收入超30亿。在民爆板块,公司合计拥有年产25.6万吨工业炸药,年收入超10亿,广东省内市场第一,全国排名第四。“其中,在矿山的采拨能力,即开采、挖掘的能力上全国领先。我们有4个子公司都是矿山一级资质,专门做矿山剥离的。中国的煤炭、有色冶金、黄金这些矿山工程项目很多都是宏大在做,可以说,公司在采拨能力上是全国老大。另外在民爆领域,我们已经基本整合了广东省的炸药产能。”郑炳旭说。
就是这样一家已经在矿服和民爆领域做到领军者的企业,为何要选择啃军工这一块“硬骨头”?在郑炳旭看来,这其实是一个自然的转型升级过程。“宏大爆破之前是从事一些建筑物拆除爆破工作,技术上做到最顶尖。后来公司考虑到因为爆破工作需要经常接触和使用炸药,自己生产炸药能够减少成本、提高效率。2001年公司开始谋划这件事情,2003年获取了炸药生产资格。”在此之后,公司发现炸药具有规模效应,于是开始在广东省内进行布局,接连收购了7家炸药厂,从而形成区域性协同。“雷管是炸药其中的一个产业,接近军工,因此很多雷管厂也有军工业务。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收购雷管厂时,将地方重点保军企业明华公司顺便收购。”
目标远大,道路坎坷。由于明华公司历史负担重,资产不能随意使用,资产使用效益低,收购后的2009年到2016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穷则思变,我们已经嗅到军民融合风口的到来,于是考虑大力发展军工产业,并先后成立了几个军工合作平台。”明华公司如今已成为宏大爆破军工业务的核心平台。
军工将成第一大主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郑炳旭找到了军工业务的突破口——造导弹。为此,他克服了重重压力,斥重金挖来新的研发团队,靠着孜孜不倦的耐心,牵手了可靠的合作方——国防科技大学。
同样是产学研结合,宏大爆破所走的科研路线却与别人不一样。“如果按照常规研发进程,耗时至少要三到五年。我们整合了导弹武器系统研制所需的优势资源,从总体设计到分系统单机设计生产,尽量采用成熟技术和产品,减少新产品设计开发周期;通过与成熟的生产配套单位合作,减少产品的生产周期;利用成熟技术经验和大量计算仿真,减少新产品试验周期,从而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郑炳旭说,“我们的优势是采用项目制,项目经理就是总指挥,对包括技术、成本、人员安排进行全部负责。HD-1项目里,项目负责制已被证明是灵活的、有效率的。所以我赞同一种说法,就是军民融合能够实现民营资本和军工企业的优势互补,传统军工行业的高新技术可以用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服务社会发展;而民营企业效率更高,体系更灵活,也可促进军民融合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郑炳旭感慨道。
郑炳旭透露,接下来HD-1项目的二飞实验将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二飞实验将完成全程飞行实验,对该技术及产品的适应性、稳定性、可靠性进行测试,考验在极限飞行后的精确打击能力。待取得该项目相应生产和出口许可资质并与客户签订批量供货合同后,公司将进行项目扩产,实现批量化生产。
对于未来,郑炳旭可谓信心满满。“据我们初步调研,现在市场对巡航导弹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以布拉莫斯导弹为例,现在可以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现在国际上有意向购买HD-1导弹的国家有很多,但因为我们现在还未取得批文,还未进入深入交流,在珠海航展上我们也对外展示了这个导弹,将导弹的性能介绍给大家。”
郑炳旭预计,未来HD-1导弹的销量规模会很大,而宏大爆破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军工业务打造成为公司第一大主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升级,打造军民融合的示范典型。
“但在目前,我们不是说有了HD-1就想着过安稳日子。时代在发展,搞企业需要有前瞻性。要不然我们还是当年一个小爆破公司,不可能上市。在HD-1出来后,肯定会想着如何超越它的性能,宏大爆破要想着怎样把技术再往前提一步。”郑炳旭说。
对于后续“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之路,郑炳旭非常乐观,因为国家已经提出央企的实验室要向民企开放,民企可以来租赁设备,满足企业的科研条件。“这个政策一出来,等于给了民企科研条件,军民融合的春天绝对是已经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