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首次在半导体量子点体系中实现三量子比特逻辑门,首次发现铁基超导体中的马约拉纳束缚态,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首台散裂中子源建成并投入运行,“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表示,2018年,全国科技界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深化创新开放合作,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作风学风,基础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支撑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来自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占GDP比重预计为2.15%。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418万人,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万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78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超过58.5%,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列世界第17位。
王志刚表示,未来五年,科技创新任务艰巨。科技部将围绕支撑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更加强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更加注重原始创新,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更加注重创新生态。
同时,针对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优化资源配置进行精准施策,强化已有政策落实,进一步释放科技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完成2021年—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编制,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项目,完成更多原创成果。
中国创新,与世界共享新实惠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创新成绩斐然。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众多创新成果正惠及世界人民。
在8日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领导这一项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说,这是中国物理学工作者对人类科学知识宝库的一个重要贡献。
除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还有铁基高温超导、光子纠缠和干涉度量学等多项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天眼”、上海光源、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等大型设施也成为取得世界级成果的“利器”;在应用技术领域,载人航天、深地探测、超级计算等迅速发展,多项超级工程受世界瞩目。
2018年末,中国北斗系统开通全球服务。从缅甸的土地规划、河运监管,老挝的精细农业、病虫害监测,到文莱的都市现代化建设、智慧旅游,从巴基斯坦的交通管理、国土测绘、港口管理,到印尼的海岸线测绘……北斗正与世界分享“中国奇迹”。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秘书长穆罕默德·本·阿莫期待,利用北斗系统进一步推动本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欧洲、亚洲、非洲……中国参与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国家青睐,背后的支撑就是科技创新突破。
8日获得国家科技奖的,有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马洪琪院士率领团队研发的世界首座水力式升船机,它被国际航运协会内河委员会主席菲利普·里戈教授评价为“升船机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还有华为公司的新一代刀片式基站,已在超过170个国家商用部署……
当中国科技创新逐渐进入与世界先进水平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状态,“我们需要中国”“和中国一起做”也逐渐成为国际科技界的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