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濠江区文化馆保存着一份北宋时期“观世音菩萨”摩崖残刻的拓片。该碑刻原位于濠江区广澳街道河渡社区营盘山威武寨附近,望南向北,因施工建设被毁坏了一部分,中间一行的“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两字失去,“观”字上半部残缺,“世音菩萨”四字完好,字径约高45厘米,宽50厘米;大字两旁有小字边款:右行“孙蕃伏愿仗此良缘”,左行“舟舡出入各获安稳”。字高15厘米,宽15厘米。整幅石刻所剩刻面高3米,宽3.5米。
“南无观世音菩萨”石刻刊者孙蕃,北宋皇祐年间任海阳县令。皇祐四年五月,广西壮族侬智高起义,孙蕃受命防御叛乱,统兵驻扎在营盘山威武寨。“南无观世音菩萨”碑刻应该就是这个时候刊刻的。
南海观音在民间被普遍视为“慈航普渡”、“救苦救难”的海上保护神,从古印度传播到中国,南海观音崇拜的形成与航海关系殊为密切。广东一线南海观音信仰始于东晋、南朝,迟至初唐已基本成形。据《法显传》介绍,东晋义熙八年(412),中国高僧法显和尚从斯里兰卡拜佛求法后,附舶还国,“东北行,趣(趋)广州”,然而,海上多不测风云。“一月余日,夜鼓二时,遇黑风暴。商人贾客皆悉惶怖,法显尔时一心念观世音及汉地众僧。蒙威神佑,得至天晓”。
孙蕃如此虔诚地在广澳营盘山面海的大石上刊刻观世音菩萨名号,正是为祈求进出于濠江海域船只出入平安。以孙蕃之石刻内容推测,北宋皇祐期间,广澳海域的海上交通颇具繁荣景象,濠江已经是海外贸易的重要节点。
北宋末年从福建莆田湄洲岛兴起的妈祖信仰逐渐取代南海观音菩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另一个救苦救难的海上保护神。妈祖信仰从宋代形成以来,其分布地域不断扩大,特别是明清以来,妈祖信仰在区域幅员上的扩张更是前所未有。据《莆田宗教志》截至1990年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今有2520座妈祖庙。其中,中国2346座,包括台湾827座,香港56座,澳门3座。另外,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美国、巴西甚至南非等地区都有妈祖庙的分布。妈祖庙的分布也成为华人开拓海上丝路的标志。
明清时期达濠水陆交通便利,商贾云集。隆庆《潮阳县志》载:“河渡溪(濠江旧称)长数十里,南北通大海,南为钱澳、广澳,北为马耳、磊口,皆航海者往来湾泊之所”。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严厉打压海外贸易,激起了沿海商民的反抗,出现了大规模的海盗商人集团。嘉靖中期到隆庆前期,许栋、许朝光、曾一本、林道乾等当时著名海盗都相继在达濠活动,濠江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据点。1949年在新加坡义顺村密林发现一座明代古墓,墓碑上刻:“義敘,明考朝元程公之墓,達豪赤港鄉”,证明明代达濠人已经涉足新加坡。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清政府最终解除海禁,达濠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据嘉庆《潮阳县志》载,达濠港内“商渔船只千艘,湾泊东西两岸……鱼盐之利,甲于他墟”,素有“千金港”之称。一大批达濠人从达濠港乘坐大帆船到香港转乘红头船“过番”暹罗、安南等国家。达濠商人的足迹遍布东洋和南洋,如清代乾隆五十六年修纂的达濠青蓝《惇叙堂徐氏族谱》载,“十二世祖考修职郎如金公,宗汉公之长子也,行孙名时科,生康熙巳未年七月十六日丑时,乾隆戊寅年九月十五日,终于正寝。公生平行船生理,贸易藩国”,徐氏家族的商业圈远至日本、琉球和越南。
海上贸易的繁荣更加促进达濠民众对妈祖信仰的崇拜。到清代中期,天后庙在濠江两岸遍布广泛,仅嘉庆《潮阳县志》记载就有四座天后庙。“(天后庙)一在达濠生祠前左边,乾隆乙亥年重修;一在招都下尾临溪墘建庙,渔船共祀;一在招都河渡庙,坐招都尽头龙,向河渡汛,神有英灵,商船祀之;一在达濠埠中,建自何年无可稽考,雍正乙巳年腊月重修,埠众渔船共祀之。”天后庙的广泛分布,从侧面上反映了清代达濠海上贸易的繁荣,濠江是海上丝路的重要通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汕头开埠,中外贸易频繁。虽然潮汕地区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汕头埠,但达濠埠依然是重要的商贸中心。1860年美国传教士约翰•斯卡在其所写的《在华12年见闻录:百姓、起义者与清朝官吏》便称道,“达濠墟位于汕头东南15公里处,是一个远近驰名的海港和集贸城镇,水陆两路畅旺,交通十分方便”。清末民初,达濠涌现出许多海外贸易大商。如达濠青篮人李盛来,创办的李和成号石器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青篮人陈昌贵,当地人称之为“鹩哥”,他经营的“琼丰”号陶瓷行,专营潮汕陶瓷出口东南亚,又将泰国的柚木进口到中国出售。一进一出,利润丰厚,几年间,陈昌贵便成为侨商中的巨贾富豪。如今达濠还保留着当年陈昌贵所营造的“福里村”建筑群,其规模之大,足见当年陈昌贵的经济实力。
如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务院给予汕头“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定位,将汕头港纳入“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濠江作为汕头港最为重要的外海深水港区、粤东港口群核心港——广澳港的所在地,被汕头明确定位为临港经济区的主腹地。未来的濠江将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
陈爱辉
摘自2017.08.13《汕头特区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