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1997年11月18日,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建成试投产,这是汕头港最早的专业集装箱码头,有2个2.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40万标箱。
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是全国首个与外商合资建设的集装箱码头。建成投产后,极大提升了汕头港集装箱的吞吐量能力,为汕头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进一步巩固了汕头港作为粤东区域中心港口和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地位。
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建成投产,极大提升了汕头港集装箱的吞吐量能力。
未有汕头埠,先有汕头港。早在1858年,汕头港就被恩格斯誉为“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有“百载商埠”的美誉。在随后百余年的港口发展中,汕头港经历过数段繁华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里,汕头经济特区主动把港口作为生产力的基础要素,围绕着港口发展临港产业、外向型经济、现代服务业,成为了一座崛起在东南沿海的、拥有新兴产业的国际性商贸港口城市。
汕头港曾历经三个辉煌时期
谈及汕头港,必然绕不开一段“古”。那就是汕头曾经的别名——“沙汕头”的起源。但凡对汕头埠历史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古早的汕头有这样一个别名。
据史料记载,明朝期间,现今的汕头市区仍是一片汪洋。韩江、榕江和练江携带大量泥沙奔涌而来,在南海汇合,慢慢形成了冲击平原。到明末清初,这片新生的陆地因船舶往来见多形成了雏形港埠和早期的盐渔集市,时称“沙汕头”。后来,由于通江达海,商贸兴起,“沙汕头”到清代嘉庆年间进一步发展为粤东地区的新兴港口和经贸重镇,进而被称为“沙汕头港”。
自1860年汕头正式确定为通商口岸起,汕头港正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对外开放,国际航线的开通,促进了汕头港海运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汕头城市建设。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汕头已是我国东南沿海一个驰名中外的大都市。
据《潮海关史料汇编》记载,1932—1937年,汕头港外洋船进出港艘次及吨位数为全国的第三位。《潮州志·实业志》记载,汕头商业之盛居于全国第七位。有专家指出,这是汕头港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时期。
1939年,日军入侵汕头。由于日军飞机的轰炸,汕头以及其他公路、铁路遭受严重破坏。在日军占领下的汕头港,外轮不敢进港,除日军运输外,贸易运输一蹶不振,港口变成了“死港”。到了1949年,汕头解放,汕头港才迎来第二次辉煌的契机。1950年,汕头港吞吐量仅24.7万吨;1952年汕头港已有英国、巴拿马、荷兰、丹麦等8个国家的轮船通航;到了1962年,港口吞吐量猛增至159.5万吨。而得益于港口发展,当时汕头工业产值也上升至全省第二位,仅次于广州市。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政策红利为汕头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也让汕头港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辉煌。直到1989年,因港而兴的汕头,成为全国26个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之一。
在汕头市港口管理局编著的汕头开港150周年纪念丛书——《汕头港口志(1860—2010)》一书的序言提到:“汕头港开埠150年,经历了发展—停滞—再发展的路程,既给汕头刻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印记,又使汕头从封闭走向开放,沟通了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近现代工商业发展。”
改革开放提速港口贸易发展
或许是彼时特区建设的共同需求——几乎在同一时期,深圳经济特区蛇口港工程也建设起来。深圳蛇口港虽明显晚于汕头,发展却快得多。
钟坚在他编著的《改革开放梦工厂——招商局蛇口工业开发建设40年纪实(1978—2018)》第三章节中介绍:“1981年5月,蛇口港建设第一期工程竣工。1981年6月开始,蛇口港二期工程开始建设。1982年2月16日,菲律宾洋轮‘维沙亚斯’号(排水量4000吨)停靠蛇口港,成为第一艘直接把货物送到蛇口的外国货轮。1989年4月,招商局与中国远洋总公司开始合资兴建蛇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1991年,蛇口集装箱码头建成,水深16米,可停靠10万吨级巨轮。”
而同一时期的汕头经济特区也“不甘落后”。1984年5月28日,汕头港开辟了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由香港明华船务有限公司“华胜”轮首次适航“香港—汕头”集装箱运输获得成功。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于1985年1月正式签订了正式通航协议。1985年2月,汕头港务局正式成立了汕头港集装箱公司,专门经营集装箱装卸储运业务。该公司成立后,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增长,职工队伍不断壮大,机械设备不断增加完善。至2008年,拥有6个专用集装箱作业泊位,前沿水深11米,可停靠2万吨级集装箱作业,各类港作机械设备140多台。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也让更多外商愿意来汕合作合资经营港口运输贸易。1992年,汕头港务局与香港首邦船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经营香港至汕头集装箱运输意向。到1993年3月成立“汕头经济特区华港集装箱有限公司”并挂牌营业,同年12月开始全面投产。
那么,该公司运营后效益如何?《汕头港口志(1860—2010)》如此记述:“该公司营运后,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增长,经济效益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由于同步加大了软件和硬件的建设力度,煤炭、外贸、集装箱等一批科技先进的专业性码头相继投入运营,港口基本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和集约化。
时间来到1993年6月。彼时,汕头市第六届党代会提出用20年时间,把汕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1993年11月,汕头市政府与香港长江实业集团属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简称HIT)签订了合资建设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协议书。双方协商规定:由HIT出资70%,汕头港务局出资30%,共投资9000万美元合资建码头。随后汕头市政府上报码头项目工程立项,1994年4月25日,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举行开工典礼。码头设置3台(每台负荷41吨)集装箱桥吊,技术设计年吞吐能力40万标箱(TEU),发展(增加桥吊)可达50万标箱。1998年,该项目全面竣工投产。
1997年,汕头港建成两个5000吨级杂粮兼集装箱码头,改扩建3号码头为5000吨级、3000吨级码头各一个。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汕头港贸易运输生产发展获得极大发展。来看一组数据:1982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00万吨大关;1993年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6年突破2006万吨大关;2007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301万吨,其中集装箱59.4万标箱。2008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806.5万吨,其中集装箱71.9万标箱;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101.8万吨,其中集装箱82.06万标箱,两项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港口平均水平。
“内外兼修”促港口外贸繁荣
往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眺望,只见龙门吊有序运转,货轮汽笛声不时响起,运货车来回穿梭于码头前沿集装箱堆场之间,彩色集装箱层层叠叠……一派忙碌的景象。在汕头海关所属汕头港海关申报窗口前,关员们手脚麻利地为企业办理各项业务。
进入新世纪以后,汕头港对外贸易繁荣不减。据《广东港口》(2010年第3/4期合刊)记载,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促进了汕头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汕头相继开通至地中海、中东、菲律宾、日本、韩国、马尼拉等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从2009年6月起开通东南亚诸国,以及印度、波斯湾等国际班轮航线。
不断开通的航线中,最振奋人心的,当属汕台海运直航。《汕头党史与方志(2000年第三期)》写道:“2008年1月18日,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启动我国‘东悦轮’首航台湾高雄港,实现汕台海运直航,结束了近60年来汕台中断海运贸易的历史。”
《广东港口》(2010年第3/4期合刊)中也提到:“(汕台海运直航)为海峡两岸‘三通’迈出可喜的第一步,为两岸和平发展、为汕头实施‘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2001年1月1日汕头海关港口办事处(现为汕头港海关)正式开关,也给汕头港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一年,汕头港海关共监管进出口货物2.1万票,货值12.1亿美元,企业急需的纺织机械设备等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通关,运往工厂车间,强劲的科技驱动力由此不断注入粤东地区。
随着汕头港进出口货物吞吐量的不断增长,为了让通关更便利,海关集中力量构建以先进监管理念为指引、以科技应用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积极配合汕头港探索打造智慧口岸。该关综合业务科一级主办陈红英说,随着科技兴关的步伐加快,已经实现从“人审”到“机审”的过渡,省去了手工校核,解放了很多劳动力,也避免了不少审核差错。同时,纸质单证和申报数据项越来越少,口岸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大幅精简;2018年,依托“单一窗口”平台对原报关、报检业务进行优化整合,企业可一次整合申报完成,工作量减少50%。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历经20年发展,汕头港海关监管的货物已从略显单一的机械设备、玩具、陶瓷,发展到如今的工业油、农副产品、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等100多种。“我们明显感觉到,粤东外贸的货物种类丰富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了。”该关出口监管科副科长连宗展表示,海关监管货物种类不断变化的背后,正是粤东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的真实映照。
【1997年大事记】
●1月13日
汕头多普勒气象雷达站正式投入使用。该站是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由中国气象局批准在汕头布点,技术设施达到国内高山雷达站一流水平。
●1月15日
汕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成为粤东地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4月中旬
汕头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400万元,用于扶持47个贫困老区村发展“三高”农业和帮助17个贫困老区村完成改水引水项目建设。
●6月15日
汕头市万名学生代表在海滨体育场举行禁毒签名宣誓活动,用实际行动向毒品宣战。
●7月8日
汕头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暨1997年度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在市区召开。1993年开始实施“科技兴市”战略以来,已引进、开发、推广和形成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558项,创产值100亿元,利税19.3亿元,节汇5.45亿美元,推动了汕头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8月14日
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相接轨的国际海缆汕头登陆站开始奠基建设。
●11月18日
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汕头火车客运站综合大楼等25个重点建设项目落成剪彩。
●11月18日至20日
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潮人祖居地汕头市举行。
●12月18日
500千伏惠汕输变电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策划:严亮 廖奕文
编辑统筹:赵文君
采写统筹:辛均庆 杨可
采写:张伟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