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以来,“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成为汕头市委决策层的高频词。汕头市委常委会会议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靠工业、基础在产业;没有工业支撑、产业积累,一切都是空话。汕头工业有亮点、有特色、有基础,但体量不大,要加大统筹谋划和推进力度,加快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同时,会议还从思路方向、路径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对汕头如何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予以明确。(点击链接看《专家解读 | 陈鸿宇:汕头要激发内生动力,重点就应落到工业和产业上》)
当前,汕头正面临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深汕深度协作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发挥“核+副中心”动力机制,加强区域重大平台对接合作,强化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制度规范的软联通,打牢产业发展基础,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凸显汕头在新时期乘势而上打硬仗的信心和决心。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汕头需补齐短板。目前,汕头产业总体规模小、层次低,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较低,新兴产业发展动能不足,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是汕头振兴产业的一大短板。对此,会议提出“要支持细分行业头部企业、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推动优势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针对要素配置不优的问题,会议特别提到:“要强化工业用地保障,科学划定工业用地红线,严控工业用地开发房地产,大力推进‘工改工’,确保工业用地规模,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提供充足的土地空间。”
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汕头需培育长板。经过多年发展,汕头工业已形成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印刷包装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有行业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部分龙头企业在国内细分行业中优势地位突出。比如,汕头是中国最大内衣家居服生产基地、中国三大化妆品产业基地之一、中国工艺玩具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响当当的名号,成为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底气和实力所在。
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汕头需直面挑战。汕头外向依赖度较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较弱,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高端人才匮乏。同时,汕头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不够紧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短时间难以改变,多数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偏少,对产业链掌控力偏弱。推动汕头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显得迫在眉睫。
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成为汕头当下的坚定追求。汕头应发力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主动担当作为,奋力迎头赶上,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记者】 余丹
■一线声音
奋力迎头赶上,汕头用好产业引擎
8月9日发布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首次采用星级图的形式划分21个地级市布局相关产业的重要程度。在“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中,汕头有八个产业得到星级标注,并在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3个产业集群类型中被定位为核心城市。
业内人士指出,坚定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是汕头高质量发展明确而具体的发力方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汕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90.49亿元,同比增长21.8%;规上工业增加值421.6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八大重点发展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共1662家就贡献了全市79.5%的工业产值,彰显了工业和产业在汕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近日公开征求意见的《汕头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汕头市制造业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集聚发展转向集群发展、从单一产业发展转向融合协同发展”,足见汕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迫切。
抓住痛点,提振发展信心动力
“汕头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决心给了我们企业很大的发展信心,感觉到很振奋。”汕头市中海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符辉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汕头市委、市政府对产业精准把脉,抓住了产业培育、企业发展的痛点,说到了企业的心坎上。
中海信(汕头)创新产业城位于广东省五星级服务园区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濠江片区。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1000亩,包含生产厂房区、研发办公区和综合配套区,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以引入各类企业300家,每年创造产值超过100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目前,园区一期厂房已基本招商完毕,签约落户企业六十多家,落户企业包括新材料、生物食品、装备制造等先进产业。
“目前我们高标准地开展施工建设,力求打造出能全方位满足入园企业各类需求的第四代、第五代产业园区。”符辉毅表示,中海信将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产业发展战略,抓住“双区”建设及深汕深度协作等重大机遇,利用深圳总部优势,继续引入更多优质的深圳企业落户汕头。
“相信这些产业举措坚持落实,会吸引新的企业落户汕头,更能激发本地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的动能。”符辉毅称,中海信将更好地发挥产业园区运营的优势,紧抓1至2个优势产业集群,做好产业的导入和提质升级的服务工作,推动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能源的发展将带动产业的发展,助推工业的转型升级。“大唐汕头新能源公司是汕头区域第一家开工建设的海上风电公司,积累了汕头海域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丰富经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中发挥我们的作用。”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玉成对汕头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十分赞同。
刘玉成介绍,目前汕头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并快速进入施工高峰期,已完成16根基础桩施工和4台风机安装,累计完成投资约23亿元,预计年底实现全容量投产。刘玉成表示,将携手业内知名企业,以项目开发建设为龙头,带动汕头市海上风电研究、设备制造、海工装备、码头运输和海洋牧场等产业纵深发展。
提升优势,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依托汕头等市纺织服装专业镇,发挥中国三大化妆品产业基地优势,着力发展玩具、童车、自行车、残疾人座车等产品……《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汕头未来产业发展提出指引。
1—7月,八大重点发展制造业中,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印刷包装四大传统优势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269.33亿元,同比增长22.8%。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汕头工业在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方面的优势,也为汕头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从汕头市工信局了解到,面对产业发展空间问题,该局提出要抓“载体”。如大型园区要坚持“产城融合”理念,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重点加快起步区“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确定园区管理机构、运营机制、建设主体及融资平台。同时,抓存量工业园区提质增效,支持标准厂房建设、村镇集聚地升级改造、低效产业用地再利用等。要出台“工改工”政策,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推动划定工业红线,落实M0用地政策,提升单位用地产出水平。
为解决工业发展后劲问题,汕头市工信局提出要着力解决优质项目增资扩产企业用地需求,引导上市企业增发项目优先在本市落地;要尽快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制作招商地图、产业地图,实施高水平精准招商;要高度关注亩均产出,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提高资源配置市场化水平。
据介绍,汕头还将建立完善“链长制”工作体系,对重点产业链进行专题研究和调度,形成“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位专班负责人”工作推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