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阶段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逾万枚铜钱被打捞出水,霁蓝釉瓷器等一批新类型文物首次出水,同时,沉船东西两侧船舷板、桅座等船体结构也陆续被发现。
汕头“南澳Ⅰ号”考古队在清理八号舱时发现了罐装的大量铜钱,钱文多为“祥符通宝”、“皇宋通宝”、“熙宁通宝”等北宋年号,目前已统计出水铜钱11300余枚。
此阶段出水的瓷器中,题字“泉”、“双泉”、“师”、“二半”、“善”、“龙”、“曲”、“对”等为首次出水;款识“长命富贵”、“清制”、“婚”碗也为首次发现。首次出水的霁蓝釉青花花卉纹碗是景德镇窑的产品。碗口径12cm,底径4.2cm,高6cm,圈足高1cm。内沿饰青花几何纹,内底弦纹内饰缠枝牡丹纹。外壁施霁蓝釉,碗底楷书两行四字“富贵佳器”青花款。新发现的景德镇窑的青花团螭纹“清制”款碗,碗口径12cm,底径4cm,高6.5cm,圈足高1cm。外壁及内底均饰团螭纹,碗底楷书“清制”青花款。而在此前出水的青花花卉纹大盘中,题字有“清”字,是漳州窑系器物。有关专家称,两者是否有联系,尚待进一步研究。同时,还发现长19cm,最宽3.5cm,厚0.5mm的铜构件,是青铜制的,具体用途还不详,考古专家初步推测可能是火器的燧发装置。
据了解,自6月18日至7月9日,南澳海域天气情况良好,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工作进入到攻坚阶段。汕头“南澳I号”考古队和广州打捞局密切配合,共安排308人次潜水作业,累计水下工作时间10620分钟,主要工作是进行沉船结构揭露、文物发掘、水下绘图和摄影等。截至7月9日,汕头“南澳I号”水下考古工作中共出水各类文物10241件。其中瓷器9711件,陶器131件,金属器100件(不含铜钱)。出水瓷器中盘类占44.4%,碗类占34.3%,瓷罐占8.8%,杯、碟、盒类共占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