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共用 行政为民与社会保障并进
汕头发起加快发展新冲锋(纪念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本报汕头9月4日电 (记者李刚)汕头经济特区成立30年,经济总量增长82倍、人均GDP增长48倍、财政收入增长48.6倍、居民储蓄存款增长933倍……以“倍”增长,让汕头人感慨万千。今天的汕头,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1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和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八大支柱产业,正发起加快发展新冲锋。
汕头发挥侨乡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汕头已与1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据海关统计,2009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0.28亿美元。
在特区建设中,汕头大胆改革单纯依靠国有经济搞建设的传统模式,全市民营企业已超过10万家,民营经济占工业经济的六成。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域,汕头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二次终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办事全程跟踪服务等。汕头特区创办初期提出“24小时答复”的口号曾经享誉海内外。
特区的发展,让汕头人得到了实惠,贫困村基本实现脱贫、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住房、汽车、娱乐、旅游、医疗保健……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汕头市委书记李峰说,汕头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始终坚持立足汕头实际,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确保经济特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