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康瑞:在地产业上空自由飞翔
他从小就树立人生目标,并付诸实践,不断拼搏奋斗,直至成功。
38年的商海浮沉,罗康瑞总忘不了海鸥乔纳森不断冲刺挑战天空极限的身影,而在他的财富传奇中,那只倔强的海鸥也时隐时现。
1948年,罗康瑞出生于香港富豪之家。虽出豪门,却凭借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番天地。1971年,罗康瑞开办了自己的工程承包企业——瑞安建筑。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他靠着父亲公司发包的建筑业务维持运转。在挣了一些钱后,罗康瑞开始投资父亲的一些地产项目,但都是小打小闹,折腾不出什么大动静。他跑去参加土地竞拍,“就我口袋里的那点钱,只能去看热闹,什么也买不到”。
当理想在现实的冰山上粉身碎骨,罗康瑞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
那时,香港建筑用混凝土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而且很难买到,这让以建筑为主业的瑞安苦不堪言。想来想去,罗康瑞觉得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1977年,瑞安混凝土有限公司成立,瑞安不仅实现了建筑原料自给自足,而且这个项目,让罗康瑞赚到了他的第一个1000万元。在创业的前7年,罗康瑞没有休过一天假,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这一份勤奋也让他的事业逐步上升。
1994年开始,罗康瑞大量出售香港资产,把资金转投中国内地。1994年,他开始在上海建造26层高的瑞安广场,1996年竣工。1997年初将此大楼全部出租。随后,项目一个接一个上马。如今的罗康瑞功成名就。对于与瑞安集团休戚与共的中国房地产业前景,罗康瑞依然充满信心。罗康瑞无疑是一个发现了自己的真正梦想并不懈践行的人。他现在的成就既是选择的结果,也是选择的起点。
陈钦鹏:打造世界级办公用品服务商
从最初的文具贸易商到文具制造商,并朝着办公用品服务商目标发展,这个过程无不显示他自强不息向顶点冲刺的精神。
“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背后需要有一个坚定的理念作支持”。回头来看,陈钦鹏很欣慰自己当初巨额投入设计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现在,行业内都知道齐心文具最注重品牌的国际化意识,品牌形象在同行中遥遥领先。从1991年创业开始,做文具贸易代理的陈钦鹏开始经营自己的齐心文具品牌。他花几百万元,聘请香港著名设计师,按照国际化审美要求重新设计齐心商标,全面导入CIS和VI企业形象标识系统。如今10年过去了,齐心文具以稳健创新的风格已发展成为国内文具业领导厂商。
有了响当当的品牌后,他的目标也从办公用品制造商向办公用品服务商转型,不仅是办公用品产品集成,还包括办公室服务集成,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办公用品服务商品牌。
早在1995年,齐心文具便在30多个国家注册了“Comix”商标,而当时齐心文具并未销售到这些国家。如今“Comix”已在将近120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就连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最大的百货大楼里,也都有“Comix”形象店。对此,陈钦鹏认为,一开始公司的生存空间就定位在全球化,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要做百年老店、百年品牌的企业。陈钦鹏认为,齐心文具生产的产品,从大方面的分类是属于消费品。如果仅是做制造商,产品的固定值很低,产品的附加值主要是体现在自主设计上。应该说,在产品创新、产品开发方面,齐心一直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吴开松:中国抗虫棉布局全球
他使抗虫棉技术在全国大规模实施产业化,并继续向国际市场进军,没有拼搏进取的精神是无法实现的。
1952年吴开松出生于潮阳一个农民家庭。1989年7月,曾经行伍出身的的吴开松出任深圳市东方旅游公司总经理。1998年,吴开松组建成立了深圳市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199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出转基因抗虫棉,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拥有抗虫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吴开松的关注。几经周折,几方终于达成共识,由吴开松任董事长的深圳东方明珠集团出资金、中国农科院生物研究所出技术,成立了深圳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同时转基因抗虫棉的技术专利权也转让给了“创世纪”。双方按国际管理模式将资本和技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从而正式开始推动抗虫棉转基因技术在全国大规模实施产业化。
为了打破农民“美国种子肯定比中国好”的错误观念,吴开松特意找人专门调查美国人在中国出售种子的品种以及种植分布,然后挨着美国种子旁边种植自己的转基因抗虫棉。结果棉花长出来后抗虫性、产量、质量都比美国好,而种子的价钱还比美国的便宜。靠着这种“点对点的对抗”,两年下来全国16个省市的农民几乎全部接受了创世纪的转基因抗虫棉。
在国际市场,吴开松和孟三都也在进行一场全面竞争。尽管孟三都先于创世纪进入印度市场,但印度人觉得创世纪的产品不比美国差,价钱也低于美国。吴开松透露今年印度已经批准创世纪的4个品种进入该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都在引进创世纪的技术。
朱树豪:缔造世界第一大球会
在一片荒芜之地建造成世界最大的高尔夫球场,他靠着坚定的毅力、拼搏进取的精神走向成功。
16年前, 朱树豪以超前的眼光买下这里的荒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把一片荒山野岭变成世界第一大的高尔夫球会。他建立起庞大的国际资源网络,进一步在多个领域推动着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他还是中国申奥的幕后英雄。由于其对中国体育产业化发展作出的深入探索和推动他被称誉为“中国体育产业第一人”。
朱树豪早年在香港从事纸品行业,1977年国家开启改革开放之门的时候,他作为第一批港商从香港来到珠三角投资。事业开始之初,朱树豪的选择就体现出了长远眼光。1992年,他选择了位于深圳和东莞之间的一片荒山野岭,第一步计划是发展亚洲最大的球场。然而,朱树豪需要付出的心血,还是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的想象。由于困难重重,两个当初共同投资的股东决定退股撤资。就这样,朱树豪决定集中所有财力物力,开始独自经营。并在1995年,为中国首次成功举办有“高尔夫奥林匹克”之称的高尔夫世界杯。
随后观澜湖又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等巨大考验,但朱树豪选择在这个市场低潮时期进行扩大投资,继续扩大规模,完成90洞亚洲第一的球会建设。到2004年的时候,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更以180洞成为世界第一高尔夫球会,2007年,观澜湖又以12大球场216洞刷新了自己创造的纪录。朱树豪并没有在把观澜湖做成“世界第一”后就停下,他还利用良好的环境投资房地产和其他综合休闲产业。
李廷福:粤东船王纵横四海
尽管曾经遭遇天灾而几乎付出全副身家,但仍然坚定信念,继续努力拼搏,企业又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他是个弄潮大海的船主,入道不久却能最先获得国际海运资格。在粤东,既养兰又养船的人也只有帝远海运公司总裁李廷福。
李廷福原是汕头港务局的工人,曾经到外地进修读书。上个世纪80年代,汕头的煤炭的供给较紧张,李廷福发现了这个商机,于是第一次下海开始做煤炭贸易。因为每次都要租船,生意做得比较辛苦,于是开始构思成立海运公司。李廷福的第一条船是向部队购买的,载重是5000吨,将其命名为“帝远”号。就在交船后,海上突然来了一次史上最大台风,由于买时大船没有动力,巨浪随时可能将投入了全部家产的“帝远”掀翻,最后整条船把石堤穿破8米直冲上到岸上。
好在部队的船质量好,没有多大损失。休整半年后,“帝远”开始往返于天津和汕头港之间。“帝远”的加入让李廷福不再遭受租船之苦,业务突飞猛进。3个月后李廷福再次向广州远洋公司买下一艘15000吨级的散货船,命名“帝星”。此后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帝星来后,我不再运煤炭了,主要是运其他货物。”
2002年末,李廷福又向阿联酋购进了一艘17000吨级的船,此时海运市场也逐渐复苏。趁着这个时机,他把早期购买的“帝远”号卖出,结果赚了4倍钱。现在,他已经拥有3艘万吨位船只,公司也同海罗、沙钢、宝钢等大型客户建立起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内运量已排到第4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