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深圳首善亿元给乡亲盖房 建一座村让城里人参观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2014-09-11     浏览:

  • 字体:

  年年去照顾,他们都不是很富。改造全村房子后,种蔬菜水果都不必用化肥农药,让城市里的人来参观,增强家乡的自身造血功能。
  ——— 谢贤团

    谢贤团,这个令深圳陌生的名字上周五被公布为城中首善。上周五发布的“2009深圳慈善榜”中,谢贤团捐赠金额3888万元位于慈善个人榜榜首,捐赠额超过个人榜其余92名捐赠者的总和。

    谢贤团现任香港坤祥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国潮安同乡会名誉会长、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名誉会长。在潮州,这个名字如雷贯耳———早年资本积累引发的争议渐渐褪去,而今布施济贫所获的溢美铺天盖地;他计划5年内捐资1亿多元对其家乡潮州市官塘镇奕湖村的全部旧房进行改造,给乡亲们盖周转房和联排别墅,打造一个旅游文化村。

    奕湖村的两位先生

    “先生”,在潮州市潮安县官塘镇奕湖村,只有谢慧如(14岁远赴泰国白手起家、成为泰国华侨首领)与谢贤团被这样恭敬地称呼,一前一后走出的两个人改变了村庄的命运。

    谢贤团1954年出生时家境窘迫,他排行老大,家有一弟一妹,5口人在几十平米的房子里挤了十多年;谢贤团没能完成小学学业,就开始为生计奔波。

    “他是穷苦孩子出身,从小喜欢做生意,十几岁那会,在村里到处走,卖自家做的卤鹅,也卖些小百货”,奕湖村村委会主任、书记谢昭敏回忆说。

    韩江支流北溪流经奕湖村北,谢贤团受访时回忆起早年行商的艰难,“小时候家乡的交通不便,没有修公路,出行都要坐船,有一天狂风暴雨,我要回家叫不到船只,只好自己游水过来的,差点淹死了。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等赚到钱了一定要为家乡修一座桥,方便所有村民出行。”多年后,谢贤团独资750万元捐建白水湖大桥,宽7米,主桥长265米、引桥长1040米,横跨北溪,使附近4镇38村获益。

    自上世纪80年代,谢贤团一家人迁往汕头,谢贤团凭一己之力做起了食品生意,创办的汕头食品进出口公司迅速垄断了福建漳州、诏安至广东潮汕一带的禽类买卖。80年代末的时候,谢贤团承包了潮州宾馆,开始跟谢慧如先生熟悉。谢贤团在数次受访时都唤谢慧如为“叔叔”,称早年是后者助他到香港发展。

    受争议的“陕北油王”

    1995年,谢贤团进军陕北,一度成为“陕北油王”。对于谢贤团远赴陕北的8年,有人赞之“有头脑”,也有人斥之为“地方一霸”,谢贤团则对南都记者直言,“西北那些事,你相信我,我不是那种人。我不喜欢提那些,太伤心了。”

    1994年,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陕西省政府签订协议,建国以来首次将石油开采权下放到地方,划出一部分矿区交由区县开发。各县竞相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借与县钻采公司联营的名义,违规为投资商办理直接从事石油开采的营业执照和手续,谢贤团成为其中“风云人物”。

    谢贤团从奕湖村和邻村找了几百个人一同去陕北开采石油,有媒体称其先后打油井300余口,成为远近闻名的“陕北油王”。2000年,靖边、横山两县的三位长期上访的农民自费2万元在《中华新闻报》上刊登通栏广告,呼吁关注陕北农民生存环境、打击当地官员与开采者勾结。从陕西《华商报》到中央电视台,均将地方政府与投资者的合作定义为“掠夺性开采”。

    报道引用村民说法,“1999年,谢贤团为了开路打井,在村民谢学旺住宅房的下方,用炸药轰炸石方,造成塌方。因谢学旺阻止,谢贤团雇佣的‘保安队’的几名打手动手围打谢学旺及其妻子,还将其几岁的儿子举起来,摔出几米远”;此后,村民设置路障阻止运油车进出,“结果遭到谢贤团一帮打手攻击。三位村民被打伤,两位伤势严重。”派出所调查认定,“村民因偷油才遭殴打”。

     谢贤团称,负面刻画他陕北岁月的记者都是因为没得到采访机会而“乱说”。他对南都记者解释,自己与村民的矛盾起源于村民频繁的偷油、堵路、要钱行为。

    此后,陕西大力整顿,下令收回所有油井产权。中石油长庆局曾出3.2亿元购买当地最大的民营油企坤祥公司(法人代表为谢贤团)的油井资产,而地方政府补偿1.6亿元收回。谢贤团本人透露,“2000年基本离开,2003年我的油井全部被收回了。”

    赚了钱要回报社会

    2006年,台风“珍珠”肆虐华南沿海,潮安县遭受洪涝灾害,谢贤团捐款35万元救助灾民,其中20万元捐给家乡官塘镇。在此之前,奕湖村行善的标签属于谢慧如。1996年,谢慧如先生临终时交代谢贤团,“要照顾好白水湖村(奕湖村原名)”。

    “做善事不是一天两天,但从陕北回来后,开始规模大了,说实话,赚了比较多钱,开始回报社会了”,谢贤团延续了谢慧如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此外,他还在奕湖村设立了“谢贤团扶贫发展基金”,理由是“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基金帮助别人”。

    谢贤团乡绅式的行善也逐渐为家乡人所习惯。“他拿出一百多万搞了基金。我们在村里的470多户人家里评出100多户贫困户,每户在每月10号可以领300块钱的固定补贴”,谢昭敏介绍,“用完了只要跟谢先生说一句,马上又会拨过来几十万。”

    非常态的援助更神化了谢贤团在村中的形象。古稀老太赵来午告诉南都记者,儿子3年前患脑瘤,把宅基地都卖了仍无力延续医治,自己刚好碰到了回村省亲的谢先生,一说窘境,后者就让村委核实后拨款20万元。赵老太的孙子前阵子又摔断了脚,10月份恰逢谢贤团回村考察,让赵老太到基金会拿2万元。

    “村里要办什么事,都是向他伸手要钱。”谢昭敏说,小到路灯,大到自来水系统、大桥公路,奕湖村的一切公共设施都贴上了谢贤团的标签,谢贤团还专门出资,为奕湖村装上了全镇独一无二的摄像监控系统。

    建一座村让城里人参观

    独享羡煞旁村的两位善人,并未让奕湖村的发展在全镇领跑。去年,全村人均收入3500元,集体经济收入仅20万元,全村工业产值为零;与此同时,官塘镇的人均收入已达3900元,去年工业产值13.5亿元,农业产值则为9000万元。

    “年年去照顾,他们都不是很富”,谢贤团开始实践多次对媒体提起的“两个梦”。一个是修建白水湖大桥,去年11月14日的大桥通车庆典上谢贤团抛出了自己的另一个梦想:预计用5年时间,投资1.46亿元,建一座新农村。

    “能赚钱的人比比皆是,但没人能这么热心本村建设,又有谁敢提这么大的、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建议?”官塘镇委宣传部长曾艳洁看过规划人员初步绘就的规划蓝图,其中透露了老谢的心思,“他自己非常清楚,(之前的方式)治标不治本,所以想打造一个旅游文化村,给村里人带来长远好处。”

    镇上从无旅游产业经验,谢贤团和规划者却认为,奕湖村可发展旅游经济,“我不希望村里搞工业,我喜欢它有农田,种水果、种蔬菜,我的想法是,改造全村房子后,种蔬菜水果都不必用化肥农药,让城市里的人来参观。”

    谢贤团的蓝图是一项宏大的计划———全面拆除旧楼后,200套周转房和500套联排别墅将先后拔地而起,待建设完成、村民搬入别墅后,部分周转房将分给外出打工的村民,剩下的则做旅游接待;规划中亦包括超市、农作物种植区的位置———村民只需耐心配合,一切均免费,谢贤团认为无需对村民进行旅游文化知识培训,也想象不出会遇到什么困难。

    迈向现代慈善的“乡贤回归”

    谢贤团的新农村计划,被视为潮州“乡贤回归”工程的代表作。2007年,潮汕三市先后启动“乡贤回归”创业工程,运用侨资、侨力、侨智,促进潮州的经济社会发展。

     工程背后,是根深蒂固的潮汕传统。身为潮汕人,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郭一鸣深谙潮商性格,潮商早年外出打拼,对家乡、家人负疚,衣锦还乡时,他们比其他地方人更渴望光耀宗祖,回报桑梓。

    在谢贤团的行善轨迹中,这样的转变亦可见一斑———过去对村庄无条件奉献,如今亦思考经济格局与未来发展———他受访时表示,建新农村主要基于对潮州“人多地少”的现实考虑。

    “我们这里本来就人多地少,因此我想把老房子拆掉在原址重建,这样不用占村里的农田。我和所有亲戚的老房子将会第一批拆,建成新房子以后全都分给村民”,谢贤团透露,请来广东省旅游局的专门设计队伍,就是为了把奕湖村建成生态村,“增强家乡的自身造血功能。”

    在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看来,潮商行善之变同样折射出现代慈善文化在中国的萌芽、变化,“中国慈善的方向正在改变,由单纯的助生存转为助生存的同时促进发展。在中国,传统慈善正向现代慈善迈进,慈善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创新与和谐发展。”

    谢贤团的蓝图:全面拆除旧楼后,200套周转房和500套联排别墅将先后拔地而起,待建设完成、村民搬入别墅后,部分周转房将分给外出打工的村民,剩下的则做旅游接待;规划中亦包括超市、农作物种植区的位置,村民只需耐心配合,一切均免费。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