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6日,揭阳市成立感恩奉献协会。在当晚举行的感恩奉献大型佛教音乐会上,一批心怀感恩、乐于奉献的热心人士现场为榕江观音阁、揭阳大剧院、顺风大桥等文化旅游、市政设施项目捐款超8亿元。这凸显了“揭阳楼效应”正逐步深入扩大,爱我揭阳、奉献揭阳的氛围更加浓烈,社会各方面力量得到进一步凝聚。正是在黄畅然先生的感恩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在揭阳楼精神的激励下,林静和先生、郑建明先生等一批企业家感恩家乡,踊跃捐资,积极参与揭阳各项事业建设。他们是高尚的人,是揭阳人的骄傲,是揭阳人的英雄,是人们学习的楷模。当前,揭阳正处在大步迈进的时期,需要大力弘扬忠诚奉献的精神,深入扩大“揭阳楼效应”,让社会涌现更多的“黄畅然”,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鼓励、教育、激励揭阳干群和广大父老乡亲爱我揭阳、忠诚揭阳、奉献揭阳,共同推动揭阳崛起振兴。从今天起,本网隆重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林静和先生、郑建明先生等一批企业家感恩家乡,踊跃捐资,积极参与揭阳各项事业建设的先进事迹,旨在启迪、引导广大市民以他们为学习榜样,崇尚爱国爱家爱他人的情怀,感恩奉献,积极回报家乡和社会,为实现建设富民强市、和谐文明新揭阳这个目标而奋斗。
继乡贤黄畅然先生捐资1.5亿元建设揭阳楼及其广场之后,近日,东山区乔南村“农民”林静和先生又慷慨捐资3亿元建设揭阳大剧院。一时间,林静和先生的义举在揭阳大地引起轰动。
“我将30多年辛苦奋斗的积蓄捐出来建设揭阳大剧院,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受到以陈弘平书记为班长的揭阳市领导班子为民办实事、敢为人先办大事的感召,受到黄畅然先生捐资1.5亿元建设揭阳楼及其广场的启发,也是完成自己人生使命的一次行动。”昨天中午,当记者带着崇敬之情,拜访了位于东山区阳美“中国玉都花园”的“揭阳市荣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时,自称为“末代农民”的公司老板林静和先生如是说,“将辛苦奋斗30多年的积蓄捐建公益项目,将有形的资产转为无形的精神财富,以此激励子孙后代立志奋斗,意义更加重大。”
现年62岁、出生于东山区乔南村的林静和,在和记者交谈中,自始至终自称为“农民”, 他递给记者的名片上,独具特色地写着“广东省揭阳市区磐东乔南巷内围门牌129号农民林静和”的字眼。笑称自己是“小学本科”学历的他,谈起国家方针政策、文史哲,尤其是潮汕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却是滔滔不绝,见解精辟。
对于经商创业,林静和先生只是用简单几句“30年种田,30年种田兼经商”来概括。说得最多的,是他对捐赠社会公益的理解和行动,一贯行事低调的他,至目前已为乡里公益事业捐献了近1000万元。
始终将“勤奋工作,不断求知,从不言败,自强不息”奉为自己人生信条的林静和,不断艰苦创业,10多年前收购了“揭阳市荣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带资建起了阳美国际大酒店,后开发了“中国玉都花园”,在周边地区和多个省份拥有自己的实业。他在50岁时生了一场病,用他的话就是“险些去了”。当时他就立下志愿,毕生做好“三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将毕生辛苦奋斗的积蓄拿出来捐赠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如今,阳美国际大酒店和由国学大师饶宗颐题名的“润和园”前二个愿望已完成,捐建公益项目就成为了他最大的“使命”。
对于为何要捐巨资建设揭阳大剧院,林静和说,当前恰逢揭阳盛世,有一个为揭阳人民办实事的市领导班子,有一个想大干大的“班长”陈弘平书记,揭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入了辉煌发展的黄金时期,感恩奉献、内外合力建设家乡已蔚然成风。这是对他最大的感召。去年,黄畅然先生无任何附加条件捐建揭阳楼及其广场的义举,在揭阳大地广为传颂,成为揭阳人民“感恩奉献”的楷模,“揭阳楼效应”迅速在揭阳大地弘扬升华。这是对他最大的启发。受此感召和启发,林静和先生萌发了捐建揭阳大剧院的念头。
林静和说,以前他捐办公益的初衷是想成立一个基金,救助困难群众,但由于初期资金少而没有实施。捐建揭阳大剧院,源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发展大文化,建设文化强市,但目前揭阳文化设施配套还不完善,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他认为,建设文化项目,品位高、效应大,要建,就要敢为人先建大项目。“不要像小鸟一样天天鸣叫,烦人。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此,一出手就要建设在国内叫得响的大剧院。他拿出设计图纸告诉记者,大剧院规划占地将达一、二百亩,设“一院两馆”,即大剧院和珠宝玉器博物馆(暂定名)、美术馆,大剧院建设将坚持“四个标准”,即建成揭阳市的城市建筑标志、揭阳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揭阳市对外旅游亮点和揭阳市对外接待的场地。
对于将毕生辛苦奋斗的积蓄全部捐出来建设大剧院,而不是留给子孙的提问,林静和坦言,此举是深受2000多年儒家思想的影响。林静和教育子女的家训是:诚实做人,诚信经商,勤以持家,俭以养生。他说,3亿元是有形的资产,留给子孙也会花完;将这笔钱捐出来奉献社会,将有形的资产转化为无形的精神财富,价值将会更大,将会激励自己的子孙,甚至更多的社会人士,更加立志拼搏奋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公益事业出手阔绰的林静和,自己的生活却相当节俭,一身装扮依然像农民,平时省吃俭用,目前依然乘坐着18年前买的小轿车。昨天中午记者应邀在林静和公司吃午餐,他也不讲“排场”,与到普通农民家做客没有两样,吃的是冷了再热的米饭,端上的大多是自家种植的“园头菜”。末了,记者来到他位于乔南村的“润和园”家里做客,近距离感受林静和先生为人的谦逊平实和热心公益的博大胸襟。
“揭阳楼效应”催生了像林静和先生一样越来越多热心社会公益的仁人善士。林静和先生说,揭阳比他更富有的人有很多,相信在“感恩奉献”特色文化的感召下,揭阳将会出现捐款5亿、10亿甚至更多的热心人士和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