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汕头特区扩容全市 老区新路待解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2014-09-10     浏览:

  • 字体:

  在汕头经济特区迎来30周年之际,5月1日起,汕头经济特区范围也扩大到全市,面积2064平方公里,扩大了近9倍。

  “汕头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使得汕头在全市范围内不会出现法制的二元结构,有利于城市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以前汕头发展空间相对较小,现在扩容后,就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统一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大大拓展了汕头的发展空间。”汕头大学特区台港澳研究所原所长方宁生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至此,中国最早的四个特区――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皆已完成了扩容,并且范围都扩展到了全市。在四大特区“三十而立”之际,此轮扩容也颇为引人关注。

  “这一次经济特区发展已经没有更好的优惠政策了,所以扩容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告诉本报记者,尽管优惠政策已经没有,但此轮扩容,有利于将特区和城市合为一体。

  过去特区主要搞招商引资开发,由于特区内外的政策和立法权等方面的差异,在厦门、深圳等特区,特区内外的发展存在着巨大鸿沟。例如在深圳,以“二线关”为分水岭的关内和关外存在着天壤之别。厦门也是如此,坊间曾戏言厦门“岛内像欧洲,岛外像非洲”。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永红告诉本报,特区扩容到全市,解决了行政边界与特区边界的不一致和“一市两法”的问题,有利于特区内外的一体化发展。

  “现在特区不再是一个开发区,而是作为一个城市来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钟坚指出,深圳应该向全国性的国际化城市发展,而珠海应该成为珠江西岸的中心城市,汕头则应瞄准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来发展。

  不过,在内地和沿边地区一些新特区、两型综改区纷纷获批的新形势下,原来的老特区在失去优惠政策后,路向何方?

  对此,方宁生指出,这实际上正是经济特区的二次转型问题。经济特区的第一次转型是在1990年到1996年期间,是在优惠政策逐渐到期后的转型问题,在这轮转型中,深圳成功抓住了机遇,而其他三个特区则因为没有做好转型而逐渐陷入被动。

  而本轮转型则是在完全失去了中央优惠政策的情况下,由特区到城市发展的转型。方宁生认为,在新一轮的转型中,几个经济特区应当努力思考自己的发展定位问题,即如何发展成为所在区域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起到辐射作用。

  钟坚指出,对四个特区来说,面临的任务不尽相同。深圳已经成为全国性城市,未来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综合实力,学习香港、新加坡,提高城市文化和城市管理的现代化,而对汕头、珠海、厦门来说,加快发展、增加经济总量的任务仍然比较重。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