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是素有“小汕头”之称的柔佛州新山市。汕头市代表团一踏上这片面向柔佛海峡、遥望新加坡,充分保留了中华文化、潮汕文化特色的热土,便有身处异国、犹在故乡的感觉。正如代表团团长、市委书记李锋所说,在感受到新山市浓浓乡情的同时,更体会到这里厚重的中华文化底蕴和潮汕文化特色,令人鼓舞,也令人惊讶和敬佩。作为潮人祖居地的汕头,更有责任在潮汕文化的传承上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会长陈泰昌先生和知名文化人陈再藩先生的陪同下,代表团参观了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和陈旭年街。在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料直观反映了华族开发新山的情况,令人大开眼界,也了解了新山市缘何有“小汕头”的称谓。原来,潮州人是早期垦殖民的主体,他们在开垦拓荒的同时,也把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带到新山,曾经有一个时期,潮州话、潮州菜、潮州粥、潮州工夫茶、潮州音乐、潮州人的生活方式等在新山随处皆是。另外,很多早期到新山谋生的其他华人也大部分从汕头乘船辗转而来,因此新山被称为“小汕头”。也正是由于潮州人和其他华人的开荒辟野,种植胡椒、甘蜜,荒芜的新山逐渐变为一个富饶的种植园,从而奠定了今天繁荣城市的基础。
一百多年过去了,昔日荒芜的柔佛州,如今已成为马来西亚富饶之地,新山市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重要工商业城市。2006年马来西亚政府在柔佛州南部区域推行的一项大型经济发展计划,设立依斯干达经济特区(Iskandar Malaysia),新山市被规划为该经济特区的旗舰A区,重点发展金融区、中央商务区。
徜徉在华族历史文物馆和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历史老街陈旭年街,依然可以体会到原汁原味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这得益于新山华族的有识之士和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新山华人公会等新山潮人社团在传承弘扬文化传统、兴办华文教育等方面的不懈努力。据介绍,由新山潮籍文化人参与原创的二十四节令鼓已被列为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与艺术遗产;每年正月举行,参加人数多达20多万人古庙游神盛会也已经成为享誉全马的重要文化品牌,成为新山的一大名片,被民俗学者定位为:“台湾妈祖庙会之外,华人世界最大的庙会”。这一大型活动滥觞于潮汕的“营老爷”民俗庙会,在马来西亚举办已逾百年历史,被誉为“新山华人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成立于1934年,是当地华人社团中的优秀代表。几十年来,无论是族群的文化与教育事业,还是解决民生问题;不仅与当地马来人和睦相处,而且与福建人、客家人、广府人和海南人和谐相待,备受华人社团的敬重。作为马潮联会大家庭的活跃属会,柔佛潮州八邑会馆素来积极参与马潮联会、马潮联青及马潮联妇的各项活动,并不断举办各种活动突出会馆的潮州文化特色。2009年3月、2010年11月,柔佛潮州八邑会馆还先后派出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大型访问团来汕访问。
“潮汕锣鼓一响,我们的心就紧紧绑在了一起。”多年来不遗余力推动潮汕文化传承事业的陈再藩先生形象地用这句话表达了海外潮籍乡亲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他说,我们要好好传承弘扬潮汕文化、中华文化,让年轻一代紧紧抓住自己文化的根,让汕头与新山这种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关系永远流传。
有感于海外乡亲爱国爱乡的赤诚之心,李锋在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内欣然挥毫,写下“传承潮人历史,弘扬传统文化”的题词,并表示新山二十四节令鼓被列为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与艺术遗产,是新山潮人的光荣,也是家乡人民的光荣,是海外潮人在弘扬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汕头作为潮人祖居地,与新山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更有责任在潮汕文化的传承上作出应有的贡献。市委、市政府将高度重视加强与柔佛新山市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尽快促成潮阳英歌舞,澄海蜈蚣舞、鳌鱼舞,以及潮剧、潮乐、潮菜等到新山市进行交流,让这里的乡亲欣赏到潮味十足的艺术精粹,推动中华文化、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召唤,让海内外潮人特别是汕头人弘扬当年先贤大胆开拓、艰苦创业的勇气与精神,在潮汕大地上,在汕头这片投资创业的热土上,与海内外潮人一道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