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他干的可都是不被封建传统接受的事情,因为他要给农民减租,把田契还给农民,家里人痛骂‘祖上无德’,骂他是‘逆子’。但是这个大地主家庭出身的公子哥却被广大农民视为‘活菩萨’,跟着他不要脑袋闹革命。由于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海陆丰地区党建工作也为全国之冠,1927年时全国100个党员里面,海陆丰的党员就占了7个。”在广东省海丰县原县委党史办主任林泽民的介绍下,我们回到了那个热血纷飞的年代。80多年过去了,当年彭湃领导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所在地成了“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每天前来瞻仰参观的群众数以百计。
建党九十周年前夕,本报记者走访了广东海陆丰地区,谈起“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故事,这里的老少爷们都会骄傲地给外来人讲段“古”。
分了自家田地被称为“彭菩萨”
80岁的林泽民提起当年彭湃领导的海陆丰革命历史如数家珍。林泽民说,讲中国农民运动史,就绕不过被农民称为“彭菩萨”的彭湃。
1896年,彭湃出生于广东海丰县一个大地主家庭,但彭湃最终却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领导农民同地主阶级作斗争。为此,家里人痛呼“祖上无德”,骂他为“逆子”。彭湃把自己分得的田契亲自送给佃户,佃户不敢要,他就把佃户们召到自己家里,当众将田契全部烧毁,并宣布:“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 从分了自家的田地那天起,彭湃走到哪里,都有大批的农民众星拱月般地赶过来,跟着“彭菩萨”,拥护他当农会的首领,一起干革命。
大少爷脱下华服赤脚下乡闹革命
林泽民介绍说,为寻求真理,彭湃东渡日本求学,1921年,彭湃回国后在广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7月29日,彭湃与另外5位农民组成一个6人秘密农会,迈出了海丰农民运动的第一步。1923年元旦,海丰总农会宣告成立。
“1922年5月,广东早早地进入了夏天。一位长相斯文的年轻人穿着笔直的西装走进海丰县乡下的村庄里。这个年轻人就是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彭湃,准备下村搞农村调查,但乡下人以为他是来收租的,纷纷躲着他。几天后,他戴上竹笠,光着脚板,带着旱烟筒,用通俗的语言与农民交谈,渐渐地农民接受了这个后生仔。连续几个月,他泡在农村里,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海陆丰党员数量曾为全国之冠
林泽民说,彭湃领导的海丰农会一开始由13个农会组成。这13个农会密布在县城四周,也形成了一个包围圈,这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雏形。四里八乡的农民积极地入会,据统计,1927年月2月,整个海陆丰农会会员达到了100万人以上。
彭湃最早建立农民武装,保卫和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发展。1926年,他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开始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上连载,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毛泽东曾称赞彭湃是“农民运动的大王”。
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陆丰革命资料第二辑》记载,彭湃领导农民运动期间,海陆丰的共产党组织迅速发展,党员人数最多的1928年,海丰有1800人,陆丰有6000人。截至1927年3月,海陆丰地区的党员数量已成为全国之冠。当时全国有党员5.7万人,海陆丰地区有党员4000多人,即全国100名党员中,就有7名是海陆丰的,广东4名党员中,就有1个是海陆丰的。据彭湃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到,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海陆丰农运扩大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先锋。
蒋介石下令枪杀年仅33岁的彭湃
在海丰县,记者走进了著名的“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这里是1927年11月海丰县数万人集会,举行工农代表大会的地点。在这次会议上,宣告了海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27年12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发表题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的长篇文章,对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给予高度评价。
鲜为人知的是,在万人大会上,还通过了拥护苏维埃政权的决议,宣布没收土地,分给农民。这个决议也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法律。在今天的红宫,还保存着当时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建立了平民医院的旧址。
1928年上半年,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加上徐向前带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部分兵力,在海陆丰、普宁、惠来、潮州一带开展游击武装斗争,捍卫苏维埃政权,武装斗争一直坚持到1933年。
许多海丰人都能清晰地讲述彭湃的家史。在“红场”纪念馆,一位海丰县的普通党员告诉我们,彭湃为了革命,不仅自己献出生命,家里人也前赴后继。彭湃的侄子和哥哥,以及两任妻子都先后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
1929年8月24日下午,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军委书记的彭湃,到上海新闸路经远里参加江苏省军委的会议。因叛徒白鑫告密,彭湃被捕。8月30日,蒋介石亲自下令,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内枪杀了时年33岁的彭湃。
彭湃等牺牲后,周恩来起草告人民书:《以群众的革命斗争回答反革命的屠杀》,同时下令:“一定要把叛徒白鑫干掉!”1929年11月11日晚上11时许,正当白鑫准备离开上海到南京躲避时,我特科人员在霞飞路将其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