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政协委员马烈泳、张怡凰、范莎侠认为,潮剧是我国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从宋元南戏演变而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比我国一些著名剧种都要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潮剧经代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表演细腻、唱腔优美、音乐流畅的特点,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并成为潮汕文化的重要代表和世界潮人文化认同的符号。2006年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剧根植潮汕大地,影响越过潮人世界。从清代起,潮剧就随飘洋过海的潮汕人传播到东南亚及一些欧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潮剧院团出访境外演出,足迹遍及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每一次海外演出都引起当地群众、华人团体和传媒的强烈反响。潮剧的传播已在海外生根发芽,泰国、新加坡、香港等潮人社区成立的潮剧团体已达30多个。潮剧已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联络乡情、连结梓谊的纽带。
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潮剧也面临着与其他剧种同样的困境和问题。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潮剧逐渐淡出城市剧场,国内潮剧团体为生存而疲于农村演出。潮剧各类人才青黄不接,身怀技艺的潮剧老艺人所存甚少,传统表演艺术大量失传,艺术传承接济不上,再不进行抢救保护,潮剧前景堪忧。目前昆曲、京剧、粤剧、南戏都已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更好地传承发展潮剧艺术,潮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刻不容缓。
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潮汕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潮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潮剧的保护和发展有重大的推动力,将在国际、国家和地区层面提升对潮剧非遗重要性的认识,增加潮剧保护的力量和途径;推动和协调政府、社会组织、传承人、研究机构、普通民众开展艺术的传承、资料整理、学术研究、交流合作、国内外宣传展示等工作,进一步改善潮剧生存的文化生态,对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由于潮剧是属于大潮汕和世界潮人所共有,其主要流布的区域不仅在粤东的潮汕地区,还有闽南一带县市和香港及东南亚潮籍侨民各居住国。因此,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决非潮剧界自身能够操作。
应对申报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探讨
市政协委员马烈泳、张怡凰、范莎侠建议:
一、由市委、市政府出面牵头,联系省潮剧基金会,协调潮州、揭阳、汕尾三市及泰国、新加坡、香港的潮人社团、专家学者、潮剧人士共同对申报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探讨。
二、建议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海内外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开展申报工作,广东潮剧院可承担部分业务职能。
三、学习粤剧、丹霞地貌的申报形式,跨省、跨地区和海外社团捆绑在一起申报,减少申报成本。
四、申报工作非一日之功,必须有连贯和持续的有效工作,建议借鉴其他剧种申报的成功经验,做好科学可行的工作计划。
市文广新局回复:三步骤积极推进
市文广新局认为,潮剧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明代,已有400余年历史。潮剧现有古装戏、现代戏剧目4000多个,唱腔曲牌、锣鼓牌子、配乐弦诗2000多首。作为潮汕地区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潮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潮汕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潮剧主要分布在潮汕地区、福建省部分地区,并在东南亚、美洲、欧洲等使用潮汕话的华人华侨聚居地区,有较大的影响。2006年5月,潮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剧所代表的领域,完全符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2条第2款规定的“表演艺术”。目前昆曲、京剧、粤剧、南戏都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潮剧发展与改革,出台了《关于潮剧发展与改革的意见》,潮剧的传承与保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因此,市政协委员们认为,潮剧具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条件,完全有实力、有基础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可参照其他项目申报的经验
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需要以下步骤:一是申报方启动申报准备工作;二是申报方通过省文化厅向国家文化部递交申报材料;三是国家文化部通过专家组评审论证将申报项目列入我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推荐项目;四是申报方正式启动申报工作,完成申报文本的撰写、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以及各项申报材料;五是国家文化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报文件;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决定同意或不同意申报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潮剧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是一件意义重大、功在千秋的事情,是一个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的系统工程。以粤剧申遗为例,2003年粤港澳三地政府文化部门联合申报粤剧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正式启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报工作;因为经验不足等原因,2004年粤剧的首次“申遗”宣告失败,但粤剧界并未因此失去信心和斗志。2006年,粤港澳再出资200多万元,共同推进粤剧的申报工作;2008年9月,粤港澳三地通过国家文化部再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粤剧申遗文件;2009年10月,粤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粤剧申报世遗的经验,对潮剧申报世遗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原因在于:一是潮剧、粤剧同属广东三大地方戏种之一;二是粤剧申报世遗为粤港澳共同申报,潮剧申报世遗也需潮汕四市共同申报。
潮剧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潮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更加有效的推动,对潮剧获得更加广泛的认知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建设文化强市、幸福汕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文广新局原则同意委员们的建议,首先要加强与潮汕其他市的沟通与协调,达成共识,并共同组成潮剧申报世遗的专门组织机构,并在市文广新局设立我市潮剧申遗办公室;二是各市财政投入一定经费,作为筹备工作的启动资金,请有关专家撰写申报文本、拍摄专题片;三是潮汕四市通过省文化厅向国家文化部递交申报材料,争取列入我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推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