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平原水系纵横,古港口众多,但世事变迁,现存世极少。有时候,会感叹时光刻刀的犀利,可以湮灭,可以保留。正如庵埠,古时繁华港口所在。犹记得,儿时仍泛舟可至。逢年过节,小船摇曳着多少天真遐想,晃晃悠悠地从小泊舟处登岸。那时,几乎每家门前都有一个小小的可供泊船的地方,与江南相似。离岸不远,宴席已开,男女老少围坐一起,畅饮畅谈,无不欢快。如今,河道被填,高楼渐起,彼时景象不再。
古港今何在?这是一个萦绕心头许久的问题。为解开这疑惑,最终踏上寻访之路。驱车十几分钟即可到达庵埠镇。和其他乡镇一样,原有的老城区蜷缩在一个角落,大面积填埋出来的柏油马路拓宽了人们的致富之路,小区林立现代了人们的美好生活,似乎已经没有多少人会知道,也不会在乎过去的岁月。沿街问了多人,清一色笑笑进而疑惑的表情:“这里是古港?没听说过啊。”本以为可以寻得古港遗址,周旋了许久却一无所获。
打道回府,翻阅资料才得知,庵埠港的兴起最早可上溯至南宋时期,在清代以前对外贸易业已成一定规模。从取代内陆的潮州港到最终被沿海的汕头港取代,庵埠搭起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过渡性桥梁。
庵埠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它恰好是位于韩江、练江、榕江三江出海口交汇处不远处,地段黄金,加之历史上形成的自身四通八达的内河网络,当时还有地方官员对河道的不懈治理,使之自然而然成为联系各出海港口与内河码头的最佳中转站。明代残留的私人海上贸易,使得庵埠港保持了对外贸易的连续性,随着清初开放海禁,各路商船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庵埠港也进入了一个全盛时代。清政府在庵埠设立造船厂和官办商业盐厂。其中庵埠造船厂与运司、河南、海口、芷造船厂并称为清代广东五大官营造船厂。另外,粤海关最初也设于此。在清政府相继宣布封闭闽、浙、江三海关之后,粤海关便成为全国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也因如此,庵埠港往来商船更加频繁。进口的大米、暹绸、胡椒等,出口的潮州瓷器、刺绣、菜籽、生柑等,转运的药材,丝绸、松香等,满载各种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商船过来往尔,目不暇接。
港口的兴盛带来了整个庵埠城镇的繁华,当时的地方官员蓝鼎元就曾发出这样的惊叹:“城南六十里为庵埠,迩海噬,烟火万家,商贾百货所集也。”不仅带动沿岸商铺的急速增加,也带来的金融业的发展。由于对外贸易频繁,在庵埠本地流通的货币呈现多样性,出现了外国银元的流入。同时典当业也应运而生,如内关太平门的裕隆当就是在这段时期开业。
繁华终究会随雨打风吹去,由于河道的淤积,对外打开国门之后经济的逐步转型等诸多因素,加剧并导致了庵埠港的衰落。
如今的庵埠,已然看不到过去古港的痕迹。我们重新认识的庵埠,是成片的厂房,知名的食品企业,和“中国第一食品名镇”的称号。这个小镇,正在迎来新的复兴。如果您能仔细看,可以在一排排来自各个厂房开出,运载着即将去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产品的车辆,在它们驰过的瞬间,仍看到隐约点点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