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对话TCL董事长李东生,TCL国际化的十年,也是他收到争论最多的十年,从光辉的顶点一路下坠,他承认当初并购没有想到如此的难,有一点过度自信,但是从未后悔过,并且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国际梦。
以下为文字实录:
凤凰网财经:刚才我们提到了这个国外的竞争,就不能不提提您人生中海外收购这一个经历,我们先不提具体的事实,我们想问一下那段时间、那段经历在您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李东生:这是我们TCL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回顾我们企业三十年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在1992年之前是一个企业的初创时期,那个时候凭着一种本能,如何能够生存、能够发展,做什么东西能够赚钱,那个是在边干边学,把握机会积累我们的资本,那个时候可以说没有一个公司的战略,也没有品牌的这种意识。
第二个阶段公司开始学着在竞争中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逐步的要有自己一个品牌的这种观念,我们是在中国企业当中最早导入这个品牌战略的,我们最早引入企业的VI系统,最早有系统的设计自己的品牌,考虑自己的战略。
第三个阶段就是企业如何从中国走向世界,这就是企业的国际化,所以在第三个阶段的话在我们国际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2004年,我们在一年并购了两个国际的这个企业,一个是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一个是阿卡特的手机业务,这两个大的跨国并购大大的加快了TCL国际化的进程,但也给我们自身的这个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并购的这个前两年我们企业是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也有很大的亏损,所以那两年也是我自己做企业最艰难的两年。
凤凰网财经:上期的总裁在线我们也采访到了李书福,他也坦诚收购沃尔沃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压力特别的大,您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您应该比他当时压力更大。
李东生:是。
凤凰网财经:压力大的时候您会做什么?
李东生:其实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是没有想到会那么难的,因为之前没有中国企业这种大型跨国并购的案例可以去借鉴,我们是最早做的那一批,由于在过去二十三、四年呢,我们企业发展总体来讲是非常顺的,对于企业的能力,对我自己的能力我是非常自信的。
凤凰网财经:有没有可以说是自信性膨胀?
李东生:现在回想来看有一点点过度自信,所以当时做这个项目调研的时候我们是请了专业的,全球最好的一些中介机构、专业机构来帮我们做咨询,我们请了波斯顿咨询公司,我们请了摩根斯坦利做我们的投资顾问,我们请了把唯师律师事务所(音),我们请了安永做我们的会计师,这个都是全球顶级的。
凤凰网财经:都是国际性的。
李东生:当时他们给我们的建议,还有同行给我们的建议都是说这种跨国并购的成功率总体来讲不高,是一个难度很高,风险很大的项目,但是和所有的这种并购一样,它能够带来的利益也是有很大的诱惑,因为你跨国并购,通过并购它就能够最短时间实现你的价值,当时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三个,一个是品牌、渠道、客户,第二个是技术能力的提升,第三个是全球的这种产业结构更合理的一种布局。
当时我们的市场主要是在中国,之前我们开始在东南亚周边的新兴国家市场开始开拓我们的业务,我们在欧洲和美国,我们的业务是没有的,而汤姆逊和阿尔卡特他们的业务主要是在欧美,这种跨国并购我们马上能够进入欧美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第二个的话这两个企业他们当其的技术能力都要比我们高,我们希望通过并购能够快速的提高我们自身的技术含量,减少我们追赶跨国领先企业的这种时间。
第三个欧美市场他们都有一定的这种产业壁垒,通过并购的话我们在北美我们有生产基地,在欧盟地区我们也有生产基地,一个在波兰、一个在莫西科,我们就可以规避这两个地区的这种市场准入的这种壁垒,从分析看来这三个利益都是很大的诱惑,而且并购之后我们就利马成为全球彩电的这种,从规模上来讲是进入第一集团,这个诱惑力也是很大的。
凤凰网财经:当时签协议的时候是胡锦涛主席就在您后边站着,我看这个图片。
李东生:对,当年的话正好是胡主席访问法国。
凤凰网财经:中法文化年。
李东生:中法文化年,所以那一年签约我们也特意安排在胡主席访问的时候做这个签约,实际上整个并购的决定是企业自身做出来的,并没有政府的这个推动,但是我们这一个计划上报给政府相关部门之后呢,是得到他们大力的鼓励和支持的。
凤凰网财经:当时胡主席有没有跟您沟通?
李东生:当时胡主席在会上是从这个战略上来讲,从一个大的国家经济战略来讲给我们,当时和法国签约不止我们一家企业,和我们几个企业的,中资企业的领导人是鼓励,鼓励我们大胆的走出去,鼓励中国企业国际化,因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快中国,建立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我记得当年是中国共产党第16大政治报告当中提出来的。
在2003年的第10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明确要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持建立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所以这个行动本身是符合国家的这个经济战略的。
凤凰网财经:可是等到真正的并购以后发现有很多的困难?
李东生:对。